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企业绩效考核弊端形成的原因及策略

企业绩效考核弊端形成的原因及策略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人力资源增长速度与企业变革的举措在目前来说,是不相匹配的。很多企业在绩效考核方面,考核的指标使用一般都比较宽泛,这样就不能很好地考察特定岗位的员工的绩效。另一方面,由于考核指标过于繁冗,操作起来不太便利,一味追求的量化标准,导致实际上存在着不平等的问题,虽然这些考核的主要目的是评价员工的业绩,从而为企业更好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但是这些考核没有提出一些改进的方案但,并进一步开发员工的潜能,因此考核所起的作用就很有限了。

而且,企业往往面临人才发展滞后,相对过剩的人力资源,普遍缺乏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导致人才积压和人才短缺的双重矛盾难以得到有效化解。由于配套的保障机制不健全,造成相对的制度漏洞。这些不足之处在某种程度上阻碍了企业的人才和企业自身的发展。

其实形成这些弊端都是可以抑制的,其策略无非是要让企业把绩效考核做到公平公正,满意度高,但是如何做到,这就是其中的难点了。

在企业中对员工的考核,主要是围绕企业员工在其岗位上的工作情况,从人力资源的角度上讲,考核需要从岗位分析、岗位评价和岗位分类,岗位描述等方面进行考核。那么,为了保证绩效考核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应该在考核前先拟定好某一特定岗位的岗位说明书。

岗位说明书要明确这一岗位职责、工作标准、工作程序、考核办法和任职资格条件。通过岗位说明书的拟定,不仅可以规范员工在某一岗位上的职责,也能成为岗位绩效考核和评估的基础。

考核制度的制定对考核的结果的有效性有很大的影响。在操作绩效考核时有很多的步骤,每一处的细节都不容忽视,按照绩效考核推动的进程,大致可以分为绩效目标制订阶段、绩效辅导阶段以及考核及反馈阶段。绩效考核制度的确立,应该在绩效考核实施之前。

一般来说,考核前,考核者和被考核者应确定共同的目标,拥有共同的目标,才能使企业各部门形成一股合力。到了绩效辅助阶段,则应该在部门内应建立双向的沟通机制,通过一些定时的总结、汇报,是企业经理人和企业员工明确一定阶段的目标,同时,这些记录也可以为之后的绩效考核提供依据。

最后,要对考核以及反馈绩效结果根据被考核者的个人绩效承诺,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根据考核的结果,主管部门应及时地跟员工进行沟通,帮助他们提升业绩。

在企业绩效考核中,经理人起到的作用非常的重要,因此,对于经理人的要求也相对的更加严格。在考核前应对经理人进行相关的培训,以避免在考核过程中,考核者以偏概全,断定他别的方面一定好,或是某一方面一定不好。也避免考核者不从事实出发,从而让企业的考核变得公平公正,让考核变成一把衡量企业员工的标尺。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