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企业大多数为私人投资兴办,一般情况下企业主是集所有权与经营权一身,且决策管理时,只需对私人利益或少数投资者负责即可。因此其本身就带着与生俱来的两个致命弱点,这既与我国农村教育程度普遍低下,致使中小企业主的大部分经理人观念陈旧、知识匮乏,从而不能快速和主动地掌握现代企业的管理理念有关;同时又与在我国沿袭了几千年的封建传统观念在中小企业主的身上根深蒂固,难以动摇有关,这一点突出的表现便是家族化管理和独裁决策,这两大缺陷归结为一句话便是中小企业领导头脑中的小农意识。
这种小农意识渗透在中小企业的发展历程中,对其进一步的发展带来了严重的制约,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我国在实行市场经济初期客观上存在着市场不成熟的问题,许多配套政策不到位,国企还没有放开并进行现代企业制度的改制。这其中必有一些市场空白,许多中小企业主抓住了这个机遇,使企业的财力实现了扩张,有些企业积累了相当雄厚的资金实力,但这对于还未深入了解管理企业的理论方法,建立科学的企业发展机制的中小企业主来说,由此衍生而来的只能是心浮气躁。
中小企业主发迹大多是抓住两个好产品,瞄准一个市场空档,然后押宝市场促销一举成功。这种偶然性的成功渐渐成为一种思维定式,在决策时带有极强的赌博性。一个产品赌赢了,其他所有产品都如法炮制。它们并没有意识到,企业的发展首先要有一个扎实稳定的基础,然后创造一个逐渐发展的趋势,并保持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能力。
由于缺乏远见的理性思维,一夜暴富的投机心态在中小企业主经营中最容易滋生,想把自己的企业做成一个百年老店的企业家还太少,能把自己产品做成世界名牌的更少,更多的则是昙花一现。
在我国中小企业当中,有相当一部分企业存在着经营作风不端正的问题。他们不是依靠诚实的劳动和合法的手段来积累财富,而是采取投机行为,甚至是非法手段来牟取利益。许多中小企业存在着不正当竞争、侵犯消费者权益、偷税漏税、违规经营等违法违规经营现象,以及逃债、赖债、甩债等不守信用的现象。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一切经营者都必须以不触犯国家法律为根本前提,再聪明的经营者都不能有企图钻法律法规的空子来获得市场利润的念头。因此,守法经营、规范经营是企业发展的根本之路,才是企业家成熟的标志。
中小企业靠机制和政策上的漏洞很容易地就完成了原始资本的积累,从而导致中小企业主在如何发展企业的问题上不是考虑改善产品、结构和机制,而是热衷于寻找捷径,投机取巧,有的甚至不惜丧失企业信誉经营生产和销售,另一方面又快速、盲目地投资,进行多元化经营和快速扩张,由于缺乏市场调研和科学论证,更没有一套系统的近期、远期规划,造成企业无法实现良性发展,最终一蹶不振走向衰落。
中小企业在整体上还没有形成真正摆脱世俗化文化的主流文化倾向,诸如缺乏实业精神,投机性,无序性,唯眼前利益是图等等这些错误制约了企业家的理性决策。
企业主如果没有以社会为责任的目标,就不会整合到丰富的社会资源;如果没有以客户为责任的目标,就不会与客户持续共赢发展;如果没有以员工为责任目标,就不会带来人力资源乃至企业整体的提升。
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企业需要整合很多内外部资源时,企业主的先天性素质就直接影响到企业的发展方向了。许多上了规模的中小企业,在很多方面同国营企业毫无二致,这在很大程度上扼杀了自身的活力,为自身的体制创新带来巨大障碍。
中小企业在新一轮的市场竞争格局中保持可持续发展,在多元化的市场主体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其面临的挑战将是十分严峻的。中小企业主的创业机制决定了其经理人便是经营者,这种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二为一的企业结构特征,在企业规模小的时候,便于控制和提升效率,但当企业规模壮大后,其经理人便很难超越自我和约束自我,需要企业主能够根据市场预测,创新完善自身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