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晒中秋福利,谈人力资源管理者节日激励

晒中秋福利,谈人力资源管理者节日激励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每逢佳节倍思亲,福利礼品对于企业员工来说既是一种激励和认可,还是企业文化与管理层对员工关怀的具体体现。中秋团圆佳节,作为中国最具文化特色的节日之一,是给员工发放福利礼品的最佳时间。

然而近日一则爆红网络的新闻,出现在现实生活中,9月21日,网友揭露某公司中秋发放5元过节费,致使中秋福利至下限。此帖发出后,短时间内立刻引来众多的跟帖评论和转发,网友们几乎一边倒地怒骂这家“抠门”的企业。9月24日,公司领导称企业效益差,员工多,发放5元福利已是充分给予了人文关怀。

这也难怪会出现此类情况,现如今,大部分企业管理层和人力资源都比较重视员工节日福利的发放,这是彰显企业人性化的一面。

要知道每个员工都不可避免的有三个圈,同事一个圈,朋友一个圈,亲戚家人一个圈,中国人普遍有攀比的心理,平日生活上,跟亲戚朋友谈起来,“我们公司又发福利品了”,“哇,你们公司真好,真有钱,效益不错,领导有魄力”。羡慕之情洋溢于表,在保障了企业宣传的同时。也增加了员工的自豪感和对企业的归属感,虽然,可能这些福利品加起来也就50元不到。

其实谈到节日的激励作用,你会发现,送福利来达到员工激励的效果特别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直以来,实用性礼品都是企业福利礼品的主流,毕竟福利礼品是照顾到所有员工的通用型需求。你如果不考虑这一层,胡乱送一气,也许能得个有情有义的好名声,但毕竟效果大打折扣,送的东西再多也没培养到什么。

如果,员工普遍收入都不错,你送个几元十几元的地摊货,那也肯定被丢在一边,甚至都不愿意拿回家,更别谈他们会用,那所有的力气都白费了,还不如不送。所以,档次一定要匹配,最好是档次比生活层次略高一点点,这样,员工就有更多向往。

其实尤其像中秋这样的节日,员工对福利礼品的要求不再仅限于产品本身,还包涵对产品的品牌附加值,要知道好的品牌是品味的彰显,是身份的彰显,也是公司对员工的肯定。

礼不需要太多,太复杂,送东西本来就是个心意,送得别人一次拿不了,还费神费事地想怎么处理,那就在增加负担的同时减少了喜悦。当然还会产生一类问题,过量的送福利,渐渐会把福利转化为“应有的”奖励,甚至每年递增,这样可能在资金负荷上会超出范围。

但是如果福利送的少了,像上述那个企业5元钱或者有的企业一个小月饼,这样不仅让员工产生抵触心理,即使收了礼心理也还不舒服。这样“赔了夫人又折兵”的办法还是要切忌少用的。

当然,企业的人数会随着时间流逝而不断增多,而福利礼品又是一项感情投资,所以在采购福利礼品时要控制好成本,因为每年发放福利礼品的要求只会越来越高,所以需找合适价位的礼品就显得尤为重要。目前看来,人均200元-300元作为实物礼品发放标准是不少企业可以承担的。

调查显示,仅将月饼作为中秋节福利的企业正在减少,但依然是除组合福利之外,所占比例最高的中秋福利形式。然而单一地选择月饼作为中秋福利的企业正在减少,越来越多企业福利的发放正在向多化方向发展。

唐骏还在微软时,中秋节不给员工发月饼,而是帮员工给他人送月饼。员工只要把要送、想送人的地址写明,公司就会把月饼快递过去,而且还附上唐骏亲自设计的中秋祝福贺卡,写明公司一年来的业绩和成就。这样,员工不仅感到企业的人文关怀,而且还会觉得在微软工作很有面子,对其工作积极性提升和对企业满意度的提升有不小的帮助。

中秋节是向客户和公司员工表达敬意和感情的好机会,作为公司来讲,送礼肯定希望礼品能够起到长久宣传和记忆的作用,月饼作为食品可能很快就消耗掉容易被淡忘。企业完全可以利用中秋做一些商务礼品,或员工福利品,印上公司的logo发给客户或员工。每次发放福利礼品尤其是节庆礼品时,人力资源管理者要想方设法在礼品上做足文章,最好能够将深厚的企业文化或企业精神融入其中。

福利是人力资源管理者管理中较为特殊的一个环节。福利问题也使很多人力资源管理者经理人大伤脑筋:很多福利没有明确的制度约定,但不发福利员工又有意见。这使得在实际操作中,福利在很大程度上仅仅沦为了一种形式主义。实际上,如果人力资源工作中用心,可以有很多别出心裁的做法,这种节日的员工激励效用就会更加明显。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