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用工荒的背后是一片生机

用工荒的背后是一片生机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从去年开始,不管从招聘会场还是从各大新闻媒体,都能看到“用工荒的年代来了”,专家的分析报告“中国的人口红利时代已经过去,高涨的人工成本年代已经到来”,还有摆在我们人力资源管理者面前招工难的现实。怎么办?面对高涨的人工成本与企业追求高额利润的压力,成为我们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纠结,我们该思考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中国一直廉价劳动力著称的人口大国,由此也吸引了很多经济大国来中国投资。中国企业的老板用廉价的劳动力生产着为经济大国赚取高额利润的产品,成为他们的代工厂,回报是看似“高额”的利润(相对为经济大国创造的利润简直就是毛毛雨雨),就在这样满足的现状下,忘记了要将自己的企业也做成百年企业,或者曾经畅想自己也要做成百年企业而不知道做成百年企业,企业需要的核心价值。
现在,世界各国都面临同样的压力,中国也不例外,就是高额的人工成本和人口红利的消失。那我们做为中国的企业该做些什么呢?
第一点清醒:产品转型
企业必须从低附加值的产品向高附加值产品转型。低附加值的产品因为技术含量不高,很容易在短时间内被市场淘汰。而高附加值产品,既能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技术含量,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引领时代的步伐。走在社会的末端早晚会淘汰,为什么不选择走在社会的前端呢?
第二点清醒:对人才的重视
要做具有高附加值的产品,不可或缺的就是人才。中国企业的管理一直以来在学习西方国家,而西方国家的精髓到底是什么呢?其实西方国家最高境界的管理就是对人才的吸引和保留。他们能用高薪养才,满足人才的不同层次需求。既然是人才,就必然有他的个性存在,而这点正是西方国家管理学上做到完美的地方——包容。中国虽然是道家、儒家的发源地,但在对人才的态度上,往往表现的不是很乐观,人才往往受到的是排挤和埋没。
第三点清醒:用工模式的转变
尤其是对待制造型企业,这点尤为重要。不要再停留在中国的人口众多“找四条蛤蟆不好找,找两条腿的人遍地都是”的旧观念中,这样,唯一的结果就是被转变快的企业淘汰。要大胆引进设备自动化,自动化程度越高,人工就会越少,一定要向西方的无人工厂看起才行。
第四点清醒:员工技能的提升
设备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势必对人的技能要求也越来越高。据数据统计,中国工厂员工的学历构成大都是初中、高中生,而西方国家80%都是大专以上学历的员工,人力资源实力远不及西方国家。所以,我们在不具备条件下,就要花大量时间提升员工的现场技能水平。高技能才能高效率,高效率才能带来高产出。
综合以上所述,我们人力资源管理者的工作核心要发生转移,要看到时代未来的发展,在用工荒这个看似“恶劣”的环境下,其实是企业的一片生机。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