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业绩考核系统的重要性:对3500家公司调查显示,有30%-50%员工认为无效的
容易出现的问题
1)员工绩效水平的差异;2)绩效评价的目的与导向;3)有效业绩考核系统的标准
要求直接上司对员工评价,但接触很少,了解信息有限。易对员工知识多少、印象好坏作为评价标准,而不是依据完成任务情况。经理人员实际上不清楚对员工作要求,员工不明确绩效评价标准。
评价标准不稳定,部门之间有差别,有的非常严,有的非常宽。
个人价值观、偏见影响标准执行。一团和气易出现"轮流坐庄",好的受压制,差的得偏袒,易出现"中心效应"或"优等效应"或劣等 效应。
积极的正面的易反馈,负面的—-恰恰对提升业绩重要的却不愿反馈。因此,完全客观和精确的PE总是很难的,一是信息太多;二是总是在人际关系、业绩与具体人之间平衡。
就事论事的多,与管理导向、战略导向联系的少。往往把评论员工的性格与习惯与其工作过程相联系。
员工绩效差异:高水平与平均水平 注:1990年J·E·Hunter发表文章
不同的目的需要不同的信息收集方法。
导向性:战略导向性、管理导向性、员工个人发展导向性。
–战略导向性 —-员工的工作活 动应与组织目标相联系。实现某种战略应需要什么样的结果、绩效行为,个人特征,如何设计、实施与反馈这些结果行为与特征。而且当战略调整时,导向更应得到强化。调查发现,仅有13%的公司有意识地强化这点。
–管理导向性—-将组织的短期目标或阶段性目标在绩效评价中加体现,不同时期的管理重点,有着不同的绩效考评导向。
–员工个人发展导向—-绩效考评有利于员工满意度的提升,绩效的改善、职业生涯的发展、人格完善。 最主要的20种目的用途。
4. 判断业绩考核系统是否有效的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