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解析绩效管理的五大困惑

解析绩效管理的五大困惑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绩效管理引入中国仅十来年时间,但其理论和方法已得到企业经理人们的广泛重视和认同,并成为了推动企业管理精细化和解决分配“吃大锅饭”问题的一贴良方。由于国情、地域、文化等因素的不同,企业遇到的困惑与难题,也不尽相同。笔者在推进绩效管理的实践中,也曾遭遇许多绩效管理方面的困惑,在此摘选几个来做分析和应对,不妥之处,敬请专家和读者指正。
困惑之一:企业是先推行组织绩效管理、再推行岗位绩效管理,还是不分先后顺序、同时推进?
按照企业的管理层次划分,绩效管理可分为组织绩效管理和岗位绩效管理两个类型。组织绩效是岗位绩效的综合反映,岗位绩效则是组织绩效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无论哪个类型的绩效管理,对一个企业来讲都是非常重要的。应该如何推进组织绩效管理和岗位绩效管理呢?笔者建议按以下思路操作:
小型企业,因为组织机构简单,内设部门不多,岗位和人员较少,全面推行绩效管理的难度也相对较小。所以,可不搞组织绩效管理,而直接推行岗位绩效管理。企业内部机构负责人(正职)的岗位绩效考评标准即可视为该部门的绩效管理方案;岗位绩效管理由人力资源部门牵头,统一组织推进、统一制订考评标准、统一实施评价考核。采用这样的模式推行,系统性强,见效也比较快,但实施方案要多征询各方意见。
大中型企业,特别是企业集团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由于组织机构庞大复杂、岗位和人员较多,深入推广组织和岗位绩效管理的难度较大,建议分为两步走:第一步,先推行组织绩效管理,把企业的战略目标,特别是年度生产经营目标分解落实到部门(分公司、分厂或车间、科室、团队)。制订企业对部门的绩效管理方案,做到月有月检查、季有季考核、年有年评价。第二步:在推行组织绩效管理的同时,积极辅导各部门推行员工岗位绩效管理;先在绩效优秀的部门进行试点,取得成效后在企业范围内全面推广。在推行岗位绩效管理时,特别要注意,企业可以统一制订和下发岗位绩效考评标准,但一定要把员工岗位绩效的考核评价权,交由各部门来实施,不能简单地由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来统一代替,确保岗位绩效考评的真实性和可靠性。
困惑之二:企业战略目标的时间跨度较大,如何确定适宜的目标指标,并将其分解落实到不同的部门和岗位?
绩效管理是基于企业战略的一种管理方法,在全球的企业管理实践中已经得到广泛的应用,例如:国际著名的摩托罗拉公司、GE公司等运用绩效管理手段取得了卓越的成效。但对于中国大多数企业来讲,集团化程度还不高,管理水平也显得落后,战略目标和措施还不够明确,要将企业战略目标层层分解落实到每个下级部门、班组和岗位,还难于操作,不太符合企业实际。如何确定企业的目标指标,并将其分解落实到不同的部门和岗位呢?笔者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
首先,将企业战略目标先分解为年度的主要生产经营目标,根据企业年度目标确定企业级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KPI);然后将企业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分解到部门,形成企业对部门的绩效管理方案;再由各部门根据企业对部门的绩效管理方案,结合本部门的生产、经营或工作、业务特点,拟定本部门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最后将本部门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分解落实到班组和岗位。
其次,部门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如:生产部门以产量、质量、消耗、设备有效作业率、安全环境等指标为主;经营部门以产品销量、销售收入、货款回收率、经营费用等指标为主。岗位绩效考核指标在区分部门性质的前提下,操作类岗位以定量指标为主、定性指标为辅;业务类岗位则以定性指标为主、定量指标为辅。这样做能够使考核更加全面,体现既注重结果又关注未来的绩效管理理念。
最后,在运用平衡记分卡、KPI管理协议等工具时,也不宜照搬、照套西方企业的指标确定模式和推广办法;在绩效考评周期的长短、绩效考核指标范围大小等方面,都要结合企业的实际。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提升效益与效率,提升企业管理水平,不是“撑面子”、搞“花架子”。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