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浅谈绩效沟通(一)

浅谈绩效沟通(一)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绩效沟通是指经理人与员工在共同工作的过程中分享各类与绩效有关的信息过程。绩效管理的过程通常被看做一个循环,这个循环分为四个环节,即:绩效计划、绩效辅导、绩效考核与绩效反馈。绩效沟通贯穿绩效管理整个过程,包括绩效计划沟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沟通和绩效反馈沟通,这四个沟通环节形成一个绩效沟通循环。有效的绩效沟通有助于对员工的工作绩效做出公正的评价。通过绩效沟通能够及时排除绩效实施中的各种障碍,提升员工和事业单位的绩效。

绩效管理是指经理人激励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和促进员工取得优异绩效的管理过程。对员工而言,他们的工作绩效如果能得到公正的报酬,其满意度就高,会继续积极工作下去。相反,如果员工对其绩效评价结果不满意,工作就不会那么努力,绩效就会下降。对经理人来说, 事业单位的战略目标的实现,是其面对的核心问题。而战略目标是通过事业单位的各个部门以及各部门中的员工个人的绩效目标来具体体现的。员工个人绩效的高低直接影响其所在部门的绩效,部门绩效目标能否实现又关系到整个事业单位战略目标的实现。事实上,在任何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中离不开经理人与员工之间持续双向的绩效沟通。

绩效沟通在绩效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管理中70%的错误是由于沟通不善造成。在事业单位实际的绩效管理工作中,管理人员在绩效沟通中存在以下问题。

绩效沟通应贯穿于绩效管理过程的始终,在这一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经理人都须与员工进行双向沟通。然而许多经理人,尤其是中高层经理人没能从根本上认识到绩效沟通对于绩效管理的重要性,他们在为事业单位成员设定绩效目标、绩效标准时,在对事业单位成员考评的过程中以及对绩效结果反馈时不与员工进行有效地沟通,往往是自行其是。

目标和规划是人们行动的指南和方向,它引领人们去奋斗。绩效沟通也如此,它需要经理人高瞻远瞩,根据事业单位的总体战略目标等因素来制定具有前瞻性和竞争性的绩效沟通规划,然后去实施。现实中许多事业单位缺乏一整套的绩效沟通战略目标和规划,往往是发现了问题才进行沟通。

绩效沟通活动的频率、渠道的选择、沟通对象等问题没有以制度形式确定下来,对沟通行为缺少制度性的规范和约束,完全凭经理人个人情绪、喜好来取舍。由于对员工的评价缺乏客观性、合理性和全面性,员工和主管之间常常因绩效考评结果产生矛盾。有一项对中小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制度满意度调查中,其中表现"很满意"的员工仅占8%.

一项有关员工对公司程序、考核指标体系了解程度的调查表明,"很清楚"的占27%,"基本了解"的占57%,"不太了解"的占16%,对中小事业单位绩效沟通情况调查,"偶尔"和"没有"两项合计比例高达66%.可见在一些事业单位的绩效管理中员工缺乏绩效沟通参与,处于被动的地位。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