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国有企业培训制度的改革目标

国有企业培训制度的改革目标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改进国有企业职工培训状况,有必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展开工作。
 
  我国的职业教育法规主要是针对正规职业学校教育的。目前应当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形势和下岗、转岗职工培训工作的实际情况进行专项立法。美国在20世纪60-70年代经济结构调整阶段通过了几项重要的人力资源开发和就业法案。前几年,劳动部提出了“三年千万”大型培训计划,但仍然有必要从国家立法角度提升员工培训的法律地位,再周密计划,认真实施。
    如前面分析,不管以何种方式培训职工,企业总是要承担一定的代价的。如工时的损失,设立专职培训机构的开支,参加社会培训所支付的费用,而培训的结果,固然可以由职工的劳动效益提升导致企业生产效率提升来衡量,但首先是职工个人的人力资本得到了增加,即企业出资帮助,职工个人人力资本增加。由于目前我国劳动市场及特点,职工在企业接受一般技能培训,使得其以后有机会在劳动市场上选择其他企业时占尽优势;
   国有企业数目众多,各自情况千差万别,众多的中小型企业与大型企业一样需要进行职工职业培训,却无力在本企业培训制度范围内组织培训活动,而只能在社会上寻求这种资源。在这种条件下,国家有关部门应逐步建立职业技能开发的制度体系,创立职业技能标准,明确职业技能分类;在此基础上,充分发挥社会各方面积极性,发展多层次、多形式的职业企业培训制度,在国家引导的前提下,充分动员企业、社会、私人办学力量,调整以政府为主的封闭培训格局,并实行社会统一的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制度,由国家制定技能标准、统一考核认定技能资格,改变以往企业或部门自定标准,不够科学的缺点,这样才有利于劳动者之间的公平竞争和素质提升。其中尤其要注意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工人队伍。只有优秀的经营经理人、优秀的科学技术成果,而没有优秀的技术工人来完成最终产品,他们也无法发挥作用。日本、德国在二次大战后仅用十几年时间就从战争废墟上恢复并迅速壮大,注重职业培训、培养高素质的基层职工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解决国有企业培训制度不力的情况,有必要从其资金来源和培训效果两方面加以考虑,目前国有企业严重亏损,导致职工培训投入不足,职工培训缺少资金来源又使得职业技能低下,造成竞争更加不力的局面。可以考虑由劳动部门实行统筹,按企业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提取,专款专用,并针对其培训目标实施监督考核。目前国家对国有企业的职工培训经费限制在职工总额的1.5%,目的在于加强管理,但实际上,经济效益不好的企业根本无力承担培训费用,这种管理达不到目的;经济效益好、有发展前途的企业培训制度在这条规定的限制下又感到不能按自己的意图实施培训,不利于企业贯彻自己的发展战略。在这方面,可以考虑鼓励企业投入,行政管理部门监督其实施。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