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总理温总理于9月13日在2010年夏季达沃斯论坛上再次强调,加大人力资源的薪酬管理,将加快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努力提升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尽快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
本报记者近日从知情人士处了解到,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已经定于年内公布,将对工资集体协商、垄断性行业员工收入增长机制、同工同酬等方面做出规定。目前,国家发改委收入分配改革方案草案已经成形,近期将就草案内容征求一次各部委意见,再修改之后上报国务院。
为扭转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在规定工资集体协商推进“提低”的同时也探路垄断国企薪酬制度改革,以期实现“控高”目标。
民间对于“控高”一直呼声不断,酝酿已久的收入分配方案将如何“控高”,其举措是否明确可执行。这些问题目前尚无明晰答案。
此前媒体多有报道,收入分配改革方案将对垄断国企定期报告或公布工资平均水平、涨幅、增长金额等作出强制规定。
多名专家指出,新一轮收入分配改革核心问题在于解决收入不公,其前提和最基本的措施在于实现同工同酬。
但是,同工同酬的问题上,当前既存在法律缺少具体执行标准的问题,也存在监管和保障不到位的问题。
“用工方式多样化是落实同工同酬最大挑战”,狄煌指出,其中最突出的问题是劳务派遣大量被滥用。目前,很多企业用工劳务派遣比例占到30%到50%,个别企业甚至更高。有的企业甚至在招工时就提出只签署劳务派遣协议。
企业很多岗位都走劳务派遣这一做法导致只有劳务派遣员工的工资没有正式员工工资作为参照,跟谁同工同酬,怎么同工同酬就成了职工维权的现实难题。
中国人民大学劳动关系研究所研究员陈步雷认为,劳务派遣被滥用最大的原因在于以及对劳务派遣所适用的“一般在临时性、辅助性或者替代性的工作岗位”没有作出明确界定,缺乏标准。
“没有标准在审批上很容易就放松,恰恰有很多企业钻这个漏洞。”狄煌指出,对劳务派遣的审批和监管不严格以及劳务派遣人员缺少集体维权渠道也是导致劳务派遣被滥用的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