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浅议企业绩效考核误区

浅议企业绩效考核误区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在学习了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管理学院的课程之后,发现对绩效管理的控制有很多学问,由于其涉及面广,与员工利益、士气联系紧密,某一方面出现失误都会形成较多的不满。而许多企业往往在考核的时候出现管理的“盲点”的误区,这使得绩效管理没有发挥出其应有的效用。经过总结,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小编对企业绩效考核容易出现的误区做了整理,以供参考:

  许多企业只注重对中层或基层员工进行考核,对企业高层管理人员则不予考核。这是一种落后的观念。在企业中进行企业管理培训时,由于高层管理人员掌握更多的资源,他们的绩效表现,对企业的整体绩效产生更大的影响。绩效考核已经不是单纯对员工的过去进行评估,而是对整个公司战略的指导,并发现问题、改善管理。因此,企业不但要考核高层管理岗位,而且应当把中、高层经理人的考评当作绩效考核工作的重中之重。
  绩效管理的目的是在持续提升员工能力水平的基础上,使其持续地改进绩效,从而提升企业的绩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绩效管理更多是偏向于激励性的,它对企业带来的效益,是来源于整体绩效提升而带来的“开源”功能,而并非克扣员工工资而带来的“节流”作用。

  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确立,是企业绩效管理的第一步。然而很多企业,从第一步开始就迈错了。很多企业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是凭空想象出来的,好一点的企业则是把著名企业的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克隆”过来。这就为企业绩效管理种下了“苦种”,以后结出来的必然是“苦果”。在系统的学习了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管理课程之后,发现要保证关键指标与年度规划保持一致。要保证员工对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认同。关键绩效考核指标不是定下来了,压下去,就会达到效果。说到底,指标是一个行为导向的工具。要真正产生行为导向的意义,就必须使员工对指标理解和认同。适当地让员工参与关键绩效考核指标制定过程,会增加员工对关键指标体系的认同度。

  有些企业为了不遗漏工作,把所有的工作尽可能多的指标都罗列出来,并进行考核或评价。但是这么做,往往事与愿违。指标多了,就必然要降低每个指标的权重,对于那些关键绩效考核指标来说是相当危险的。
  因此,企业在制定指标体系时不可过分地追求全面,应依据20/80原则,对重要的、并且少量的指标进行考核或评价,抓住重点,实现真正的对关键绩效考核指标的考核。一般情况下,一个岗位最多不要超过8个指标,每个指标的权重不要小于5%.在大多数企业里,指标不超过5个,每个指标权重不小于10%,可能更具有可操作性。

  在参加了杭州公开课的学习之后,很多企业都下了很大力气来量化各岗位的工作,希望制作出量化程度比较高,甚至是全部量化的绩效管理指标体系来。
  对员工进行绩效管理,绝对不只是对指标、对结果的考核,还必须对员工在开展工作中的行为表现、工作过程进行评价并反馈。过程的评估会更有效地达到绩效管理的目的,及时发现问题,改进工作流程,帮助员工提升技能,以持续提升绩效。在绩效管理中采用一些非量化的指标,不仅可以提升绩效管理的可操作性,还能通过绩效管理,不断地提升各层级经理人的领导技能。因此并非是只有量化的指标才科学,过分量化不但不经济,甚至得出的结果没有真实反映实际情况。

  一些管理人员忽略了人力资源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考评结果出来了,却没有作为薪酬调整、奖金发放、岗位调整、培训开发等的依据,也没有为企业的战略决策提供更好的指导。这样的考评,企业花费了大量资源却没有起到实质性的作用。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