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制造企业正面临能源与材料价格上涨、客户需求个性化强、技术更新加快、采购成本高、部分供应商垄断、开发供应商难度大等严峻形势;成本是采购人员心里永远的痛。
而资深采购及物流领域专家马晓峰老师认为,成本降低可从许多方面来实施,但是,在进行成本降低的同时必须要了解,成本降低的主要目的是在于找出并减少不必要的成本部分,并且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将成本做最有效的分配利用。任何与此原则相违背的决定,都值得深思熟虑。
而其中掌握实用可行的采购分析技巧,掌握战略采购方式、构建战略联盟及供应商整合的有效方法,提升战略采购谈判技能,以达到降低采购成本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之目的。
一、集权采购。将各部门的需求集中起来,采购单位便可用较大的采购量作为砝码得到较好的数量折扣价格。 规格标准化后,可取得供应商标准品的优惠价格,库存量可以相对降低。如此,行政费用的支出也会因采购统一作业而减少,采购部便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将资源用在开发新的供应商。
另一中较为折中的方法是由使用量最多的单位来整合所有采购数量,并负责主导采购议价。 这除了可以拥有与集权采购相同的数量优势之外,更能促进采购部门与使用部门的紧密合作,充分掌握使用部门的需求状况。其它如由各相关部门代表组成的产品委员会;联合采购;长期合约以及采购产品生命周期所需的总需求量合约等, 都是可以交互使用的。
二、利用价值分析。将产品设计简化从而降低生产成本;使用替代性材料和相应的生产程序。另外,采用提供较佳付款条件的供应商;采购二手机器设备;运用不同的议价技巧;选择具价格优势的运输公司或考虑改变运输方式等也可达到降低成本的目的。当然交货期是否足够等其它影响因素必须事先确认,并做出综合决策。
三、作业导向成本法。这在美国施乐公司和惠普公司早已盛行多年。 可以将间接成本依照在某一产品上所支援花费的时间很正确地作一配置, 有别于传统会计作业将间接成本平均分摊的做法。
它可以让管理层清楚第了解间接成本分配状况,并易于分析成本分配是否合理。可是,分析的过度细致也可能导致多头马车,越想全面控制越抓不到重点。因此,适当地进行一些分析,找出关键成本所在是绝对必要的。
基本上,任何可以节省费用的手段都应该是采购值得考虑的对象, 但必须是合情,合理,更要合法, 有利于供应商的伙伴关系。至于上述何种方法应该优先采用,何种方法更好,则需要采购人员运用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加以综合判断和灵活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