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盛宴后的两日,热度仍在,效应不减。一边是买家疯狂购物后的焦急等待,一边是卖家忙碌配货,物流公司为缓解爆仓压力各想奇招。走大街、窜小巷,到处是印着各快递公司名称的小车忙碌的身影。
日前,几大电商网站迫不及待晒出自己的“骄人成绩”,阿里单日销售额超350亿元依旧居于首位,同比增长85%。阿里天猫方面保守估算,今年双十一包裹量预计将超2亿单。苏宁易购出货次数也在平日的3倍以上。可见双十一已成为世界最大的网购交易日,然而电商过度对节日效应的依赖,却使物流业遭遇尴尬,双十一背后的物流大战已爆发。
物流需求在双十一期间的突发性暴涨,也增加了快递出现滞缓、积压、货品损坏现象发生的概率。目前物流分三个环节,而这三个环节也最容易发生“卡壳”。第一个环节为中转中心,第二个是配送分拨中心,第三个是配送站点。在实际运作过程中,人员充足的情况下发货环节是不容易出现问题的,出现大量多出平时运送量数倍的货品堆放在中心或站点情况,而同时随着新货品不断积压,存货面积也出现紧张,配送流程容易混乱,从而产生恶性循环。
从去年看双十一产生的快递一周基本能消化完,但前期工作量巨大,需要提前几个月租用更多场地和车辆,招大量临时工。如果快递公司中转量和配送速度达不到增长需求,带来严重的信誉受损、售后量增加等后续问题。
与此同时,双十一销售期间附带极高的退货率,让快递公司工作量在无形中加大。中国行业研究网数据显示,今年双十一的退货率已达25%,部分商家更高达40%。在大多数快递公司看来,双十一带来了附带问题,对于微利的快递公司,显然是费力不讨好。
极大的商机吸引无数网络创业大军中的弄潮儿前仆后继,催生大大小小的电商不断涌出,银泰拥抱天猫,传统商业与电商也在快速融合。与此同时,潜在的物流业的规模在无形中急遽扩张。中国快运协会数据显示,去年中国快递企业业务量达48亿件,收入超1000亿元人民币,其中网购快递每年以80%的速度增长。
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高调成立的阿里联合银泰、顺丰、四通一达新公司菜鸟网络物流也在双十一正式登场,与天猫打组合拳,利用大数据巨大数据分享指导配送体系和跟踪物流情况。11月11日晚间,马云预测10年后,整个中国快递人员将会有10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