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销售培训 / 销售培训:成熟市场营销的三种方法(一)

销售培训:成熟市场营销的三种方法(一)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销售培训

通过在企业培训师吉宁博士的杭州公开课系统学习之后,了解到通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企业经历了由初级阶段的机会导向到发展阶段的升级导向,而部分实力强的企业已经走到了成熟阶段,然而,由于成熟阶段的市场竞争规则已发生变化,市场机会越来越少,对手也越来越强大,进而使得一些企业不太适应成熟市场。
其实,企业在面对成熟市场时,大可不必害怕,只要采取一定的方法,认真做好市场分析、找出市场的差异,同样可以做好成熟市场的营销。
方法一、机会的稀释与战略趋同
中国绝大部分企业发展到如今,不仅仅是要通过管理培训策略,“机会”二字始终是关键。这种机会,要么是垄断性行业放开后的政策真空,要么是行业井喷式发展带来的市场契机,也可能是企业产品创新形成的新市场。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企业的成功不一定依靠高瞻远瞩的战略或者优异高效的管理,而是看企业是否有发现机会的眼光和抓住机会的能力。也就是说,在前两个阶段,企业可能不依靠战略,战术就成为了企业的战略。
企业只要紧紧盯住市场,寻找到市场空隙,然后,把市场空隙做到最大。这时,企业依靠的是局部的创新,加上对先行者的模仿与跟进,因为先行者或者跨国企业已经有了模板和可供学习的经验,企业只要照着先行企业或跨国企业的老路子走下去,依靠别人的战略和管理运营经验,也能在市场上生存和壮大起来。
但是,这样的发展模式,到了成熟阶段,显然已经过时。
首先,整个中国市场与前十几年相比,爆发性增长的市场机会在逐步减少,市场越来越规范,竞争越来越激烈。要找到爆发性的机会,已变得非常困难。
其次,每个行业内部,市场机会也在被高度稀释。最初十个机会,可能只有一个企业在挑;发展到现在,已经是一个机会100家企业在争抢,虽然企业的竞争压力越来越大,但是市场规模在扩张,后来的企业仍然认为有利可图,依旧是看中机会,一拥而上。原来的市场机会在如此众多的企业压榨下,机会迅速被催熟做大,迅速由肥肉转变成鸡肋。
面对鸡肋,企业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导致大家犹豫不决。在参加了杭州企业内训之后了解到,多数企业最后成为了少数企业生存的垫脚石。由于众多的企业争抢同一个机会,导致所有企业的竞争战略趋同。大家采取同样的思维模式,即机会导向,是被动思维;而不是战略导向,也不是主动思维。
大家都在跟风,大家采取同样的思维模式和战略方式,导致大部分企业是虚胖,而不是真正的强壮,更多的企业是在低水平地重复原有思路,产业越做越大,但实力却没有大大提升。战略趋同,就要求必须走“战略不同”的道路。
技巧二、高手下棋与集中兵力原则
初级阶段和发展阶段,虽然企业和几十甚至成百上千家企业竞争,但是,这些参与竞争的企业本身实力并不强,大家是“矮子和矮子比高”,大家都差不多,压力自然也不够大;另外,由于市场仍然在爆发性的增长,所以大部分企业只要去争抢市场自然增长的份额,不用去争抢对手的份额,企业也能够快速增长。
到了成熟阶段,市场的增长潜力已经被挖掘得差不多了,再去与市场增长同步走,就不能再有增长的机会。企业必须回过头来,去抢夺对手嘴里的肉,才能帮助自己增长。但是,当回过头来时,你会发现,昔日“一般高”的兄弟们,今天都长高了,而且数量已经迅速的减少,以前可能是几百家,现在有可能只是几十家,甚至只有几家,比如,家电行业现在就剩下了几家。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