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管理培训 / 关于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图)

关于企业培训课程体系建设的思考(图)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9日 企业管理培训

   随着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广泛传播,越来越多的企业的职工教育培训工作不断发展与深入,如何构建企业培训课程体系的课题已经提到企业各级培训管理者的工作日程上来。

  目前很多企业培训课程体系还停留在乎面菜单的水平,所谓的课程体系只是根据课程名称,做些简单表面松散的混合拼接,课程与课程之间、课程与培训对象之间、课程与培训计划(规划)之间均缺乏符合人们认知规律的层次性、递进性,体现不出符合企业自身特点的内在相互联系,无法与企业人力资源开发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真正有机结合。

  由此导致的后果是:企业培训课程堆砌越多,员工头绪越乱,学了前头忘后头,学了今年忘去年,要么重复,要么遗漏。问问培训管理者,三年前的培训与今年培训的区别与联系,估计多半答不出来。一旦企业培训管理人员调整或调离。已经辛苦几年的企业培训也就难逃断线迷路,重归原点的命运。

  为此,笔者在多年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三个培训系列、三个培训层次、三种培训类型、一个课程空间、多种培训模式”的三维企业培训课程体系模型。简称“三三一多”模型(见附图)。详细说明如下:

  按照企业的特点,将企业培训以培训系列、培训层次、培训类型分别作为三个维度,即组成一个立体的企业培训课程体系空间。

  三个培训系列是按照一般国企传统,将职工队伍分为领导及管理干部、专业技术人员和技术工人这三支队伍而划分出的三个培训领域。三个培训层次是指按照企业行政级别和专业技术职称系列等惯例,三个培训系列均可划分为高、中、初三个培训层次等级。三种培训类型是指三个培训层次的培训内容均可按照培训性质划分为岗前培训、岗位培训、专题培训这样三种培训类型。其中:岗前培训是指新职工培训、各种岗前强制性培训、岗位任职资格培训、转岗适应性培训等。

  岗位培训是指在岗人员的岗位业务、知识、素质、技能、职业道德等方面的增新、强化、提高培训。如岗位定期性培训、岗位能力提升性培训、考察晋升性培训等。

  专题培训是指各种与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动态、科技发展趋势及成果、国家及行业的政策法规有关的适应性、普及性、拓展性培训。学历教育是指企业与高校合作办学开展的硕士以上研究生教育。

  这样的划分基本上可以涵盖一般国企开展的所有培训。

  这个空间中的每个点均可延伸出一系列课程,所有企业培训课程均可在这个空间里对号入座,形成课程代码。按照X、Y、Z三维坐标,每一门课程的代码都是唯一的,都对应着唯一的某个培训系列、某个培训层次、某个培训类型。每一门课程均包括培养目标、课程大纲,课程模板,师资介绍、课程题库、课时、学分、考核方式等内容。只要我们发动企业各单位组织力量,坚持紧密结合企业循环运做和人才培养的需求进行课程开发,逐年积累,这些课程的集合就会形成独具企业三支队伍特色的企业培训课程体系,成为企业进行职工队伍建设和人力资源开发的宝贵财富。

  多种培训模式是指上述三种培训类型在教学管理、办班形式、教学手段等方面均可有多种模式。

  在这个体系中,各部分之间是一种层层递进、环环相扣的关系,能够涵盖我们已经开展过的各种培训,能够将已举办过的各种不同对象、不同内容、不同类型的培训班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同时也为未来的培训发展预留了足够的空间。

  总体来说,运用这个体系,首先可以指导我们将企业各单位历年所办培训班按照这个体系的系列、层次、类型进行分类、归纳、统计,对号入座,从而使我们对企业培训工作的整体全貌和重点难点有更加明确和完整的认识,对各项培训任务的进展、重点、不足和需求等一目了然,准确掌握。其次,在制定新的年度培训课程计划时,可以按照这个体系,对各系列、各层次进行更有条理的总结梳理,对存在的欠缺不足之处进行更有针对性地整改,从而更增强制定培训计划的针对性,减少盲目性。可以对年度、季度甚至月培训工作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纵向或横向的比较,以图表形式直观清楚地看到取得的进展和存在的不足,指导我们采取相应的对策去发扬巩固或改进加强。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