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边是对于生产技能的渴求,一边是并不适用的企业培训计划内容,这就造成了农民的培训意愿与企业培训计划行为之间的‘鸿沟’。”
在第十一届“挑战杯”决赛的展示现场,来自浙江万里学院的杨智慧,不厌其烦地向记者和其他路人讲解她的论文。这篇名为《现代农业背景下农民生产技能企业培训计划需求意愿及制约因素分析——基于宁波511个种养农户的问卷调查》是她和另外几名同学在乡间奔走一年多的结果。
“之所以选择这个课题,源于一种三农情结。”杨智慧和课题组的另一位核心成员曹新佳都来自农村,在家乡,他们看到了培训状况的不乐观,也看到了农民对于培训的需求。“能为填平这道‘鸿沟’做些事,是这个课题的本质意义。”杨智慧说。
为了采集到一手的数据,宁波市8个县市区的所有行政村,他们都跑到了。他们发现在很多地方,并不是农民不愿意接受培训,而是农民缺少接受培训计划的途径,或是有的企业培训计划不切实际。
“他们做的企业培训计划都是关于农作物施肥啊、除虫啊这些内容,农民都会,根本不需要企业培训计划。”在宁波市北仑区调查时,有很多农户这样告诉他们。
在走访调查中,杨智慧发现,农民最需要的培训是农业生产技术,最需要的农业技术培训计划是优良品种培育技术,最喜欢的企业培训方式是参观学习,最喜欢的培训计划长度是一天,最喜欢的企业培训安排是根据农时进行。但这恰恰是企业培训计划中都没有解决的问题。在农民看来,企业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训次数少,参加企业培训不方便,企业培训内容不合适,缺乏企业培训计划……
“起初,我们没想到会有这么多问题。”杨智慧坦言,这样的结果让他们突然间觉得自己这个课题的重量。
为了调查到真实的情况,他们还走访了很多企业部门。
“师资力量不够”、“农民参训意识不强”、“我们已经组织企业培训计划了”……
很多农业局等部门这样告诉他们,杨智慧知道这些答案并不准确,至少不是完全准确的。因为宁波市8个县市跑下来,他们看到很多农村的情况并非如此。
“我们想参加企业培训啊,可是我们没有机会啊,企业就没有组织企业培训计划嘛。”在一次调查中,一个农民曾经不满地说。
一年多的调查论证,杨智慧他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农民的培训意愿和企业组织的企业培训计划之间是确实有那么一道“鸿沟”的!
“应该加强对农民生产技能的培训计划,特别是有关农业生产技术知识和市场营销知识的培训计划。不同产业、不同年龄、不同文化程度的农民对培训有不同的需求,应该因人而异。”杨智慧他们根据调查提出了自己的见解。“要解决培训意愿和企业培训计划内容之间的对接,才能真正填平这道‘鸿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