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我们来自新疆克拉玛依市一行21人,有幸参加了中央文化管理学院受新疆克拉玛依市文化局和文化局委托举办的为期一个月的“克拉玛依基层文化骨干培训班”。这次中央文化管理学院安排的培训时间长,学习面广,授课的内容涉及到文化的方方面面,而且授课的老师水平高,所以这是一次高质量、高水平的培训,我作为一名基层文化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很珍惜这次的培训机会,从中通过这次培训班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在这紧张有序的培训班学习期间,我们参加了中央文化管理学院院长姚涵讲授的“国家文化发展战略与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副主任崔建飞讲授的“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北京市群艺馆调研员贾乃鼎讲授的“群众文化活动的创意与策划”“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与实施”、中央文化管理学院的孙法鑫讲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与措施”、国家发改委文化产业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国超讲授的“文化品牌的打造与特色文化文化建设”等20次各类培训班专题讲座;听取了1次现场教学,北京市朝阳区文化馆馆长徐伟讲授的“社区文化建设探讨”,同时参观了4座文化馆和2个街道办事处文化站,并在大兴区兴丰路街道办事处实习了8天,以及实地参观考察了故宫博物院等6处景点。经过专家们的精辟解析,独到的见解和大量的旁征博引,让我们在叹服的同时深受启迪。参加培训班的同志均感机会难得,受益匪浅。不但让我们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新的学习,而且对在新时期文化建设与发展中的管理、经营;群众文化的策划、组织实施、辅导的理念有了更清晰、更坚定的思路,同时结合我所在地区的文化发展现状实际,对今后如何开展好我所在地区的文化建设有了新的认识,使我感到这次培训心得体会学习让我再次得以“充电”和“升华”。
回顾这一个月培训班所学、所悟,专业知识得到了很大提高,视野、思路、理念得到了拓展和定位。下面,我就将这次参加培训班的几点感受和体会向各位领导、老师们做一简要的培训心得体会汇报:
一、培训心得体会充分认识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措施
我国十一五规划纲领确定:“积极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大企业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逐步形成覆盖全社会的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这一战略目标的确定,标志着我国公共文化建设将步入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通过姚涵院长的精辟讲解使我深入的了解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目的、任务和目前我国的基本建设情况以及存在的问题,让深深感觉到公共文化服务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新领域,是一个全新的战略课题。构建一个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全社会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需要我们对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服务机制、服务方式、服务机构、队伍建设,以及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数量、布局和种类进行统筹规划和系统建设,我相信此次培训班培训心得体会到这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也是一项十分艰巨复杂的任务,我作为一个文化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我觉得我首先要提高思想认识,其次在工作中努力提高培训班理论水平,加强政策法规的学习,为建设克拉玛依市白碱滩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二、大力开展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培训心得体会抓好组织实施,活跃群众文化生活
作为一个文化行政部门的工作人员,开展好本地区的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是我的一项基本工作职责,关于如何开展好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我以前只有一个笼统的概念,如何策划如何组织实施都只是略知皮毛,通过这次学习,北京群艺馆调研员贾乃鼎老师凭借着自己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用风趣幽默、通俗易懂的语言给我们进行了系统、全面的讲解,让我受益非浅。首先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群众文化事业是我们的方向。群众文化事业的根本方向就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它的根本任务则是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生活,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物质文明的进步和发展。要坚持群众文化事业群众办的方针,结合当前实际,坚持群众文化的改革方向。要努力在全社会形成适应现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要求,文明的、健康的、科学的生活方式,让群众文化显示出特殊的功能。比如:举办知识竞赛、书法、美术、摄影、集邮,音乐会等多种活动,也可以集体外出踏青野游、跳秧歌、健美操,自演自唱其乐无穷,也可以使人们按照时代的需求,用美的事物塑造各自的形象。其次贾老师系统全面、旁征博引的用事实、经验讲述了群众文化活动从创意策划到组织实施的方法和步骤,我相信在今后的工作中面对诸如此类的工作我将会利用所学的知识开展好各类群众文化活动。
三、培训心得体会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需要群众的广泛参与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是各级文化行政部门的重要工作任务之一,通过中央文化管理学院的孙法鑫讲授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原则与措施”,使我认识到我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像世界上的许多国家一样,是以企业为主导的。但同样重要的是,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主动参与保护的文化自觉,才是切实做好保护工作的根本,形成全社会自觉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首先要重视调动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主体的积极性,尊重传承人,调动和发挥传承人的积极性和聪明智慧,使他们自觉地、主动地承担起传承责任,依靠他们的传承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延续,是做好保护工作的基础。其次,不可忽视的是,不断提高社会公众的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主动参与保护的文化自觉,才是实现保护目标,持久做好保护工作的根本。如何形成社会公众自觉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文化自觉,首先要通过广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意义以及科学保护的内涵,让人们知道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这不仅需要理论的阐述、知识的介绍,更需要具体形象的认知。其次要坚持积极的、按照自身发展演变的内在规律的保护原则,鼓励包括作为创造经济价值的文化资源的正确保护和发展。社会公众对保护工作的积极参与,只有建立在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正确认识的基础之上,才会是持久的。
这次培训班学习内容不仅非常有深度,而且形式多样,比如通过舞蹈、戏曲、音乐鉴赏课我填补了我关于这类知识的空白,通过老师们丰富多彩的授课我了解到了舞蹈、戏曲、音乐的历史起源、发展过程和现状以及未来的趋势,同时学会了如何鉴赏,提高了自己的鉴赏水平,让我培训心得体会收获颇丰。
以上就是我这次学习培训心得体会,它不足以表达我在这次培训期间所学习、了解、认识、体会到的理论和实践知识,这只是我这次学习的点滴体会,经过这次培训班学习,我对如何做好自己的工作,如何给自己定位,如何规划自己的发展轨迹,有了更为清晰的思路和轨迹,有了更多的自觉性,也有了更强的动力源泉。
培训班的学习虽然只有短短的几天,但就在这些天里却让我迅速成长,我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充实、完善自己,努力为发展文化事业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