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清华大学精品课程研讨会11月13日上午在清华大学校团委大会议室举办,会议围绕如何更好发挥“第一课堂”的主渠道作用、进一步完善“形势与政策、心理健康与社工岗位、职业生涯发展及国防教育”四位一体的精品课程组群建设、新时期学生特点的教学方式方法、推动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建设等相关内容做了讨论。学生部、武装部相关负责人、任课教师等共20余人参与会议,人事处、注册中心、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等部门同志应邀出席。
就业中心副主任王丹、武装部副部长王和中、心理中心副主任刘丹分别就各部门培训课程体系建设情况、授课经验、清华大学精品课程未来建设等方面做了发言。发言中提出目前应进一步细化培训课程内容,扩大覆盖面,加强与兄弟高校的交流与学习;同时应针对学生特点因材施教,创新课堂形式,提高教育实效。
参会的各位老师纷纷发表自己的体会和建议。连续3年在同类课程评估中进入前5%的首届“清韵烛光——最受同学喜爱的十佳教师”吕冀蜀老师介绍了提高教学水平的经验和做法,他指出最为关键的还是在于教师自身的不断学习和长期积累。人事处副处长刘婉华对学生部在第一课堂教学方面的工作给予了肯定,她指出这些精品课程是学生在专业学习之外的有益补充,起到了健全学生人格、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作用。注册中心副主任宣华对学生部的精品培训课程建设给予了积极评价,认为学生部开设的多数清华大学精品课程受到了学生的欢迎,从预选课的选课人数上有很直观的反应。教学研究与培训中心相关负责老师肯定了学生部在教学工作方面的成绩,并为精品培训课程建设的发展提出了建议。
学生部部长杜汇良做了总结讲话,他强调下一阶段要按照系统化、规范化、精品化、精细化等思路进一步推进学生部精品培训课程体系建设;进一步扩大精品培训课程容量和覆盖面,满足学生需求;在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上,要根据需求不断更新;师资队伍上,要争取并利用资源,加强沟通,主动建设。
此次清华大学精品课程研讨会持续两个半小时,气氛热烈活跃。此次精品课程研讨会也是学生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整改意见的具体实践,今后将定期召开此类精品培训课程建设专题研讨会。
本学年,学生部总开课程24门,达到77班次,学年总学时为1912学时,学年课容量为11280人。其中就业指导中心开设的《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在2008年获得北京市精品课程,心理咨询中心开设的《大学生心理训练与潜能开发》在2009年获得校级清华大学精品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