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效果等同于课堂效果吗?
答案可以说是否定的。
课堂效果是学习者对培训过程的一种感性认知。
培训效果是学习者对培训师“传道、授业、解惑”的综合评价。
不过,对于培训师来说往往认为课堂效果大于培训效果。
因为,课堂效果决定培训师的培训命运,认为没有好的课堂效果难有好的培训效果。
所以,许多培训师的培训师技能会借助各种培训工具或手段来渲染课堂效果,为课堂效果助兴。如:游戏、笑话、故事、案例等。
个人认为,培训师的培训效果不能单纯依靠培训工具,而是培训师技能必须依靠学习者的层次,结合自己的“培训哲学”、“培训模式”、“培训技能”,多给学习者创造吸收与创造的机会与情景,让学习者能够充分的融入培训课程的环节之中去。
也就是说,培训师必须把学习者摆在一个非常核心的位置,给他们一个扮演角色,让他们能够感觉到自己来此的目的,感觉到自己存在的价值。
然而,现实培训中呢?
往往是培训师扮演者各种不同的角色,而忽略了学习者的角色,让学习者只能被动接受或者学之无效。
我们来看看,培训师经常扮演的角色吧。
监狱警察,在意学习者的服从!
神父,关注学习的素质!
模特,关注自己的形象问题!
主持人,在于现场的气氛!
演员,关注自己的表现!
不管怎么说,培训师无论扮演什么样的角色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一定要把握住学习者所要扮演的角色,一定要让学习者充分融入进去,让他们恰如其份的找到自己的位置。
大家知道,在培训课堂上,培训师到学员之间的空间距离几乎近在咫尺,但是两者之间的思想、观点距离呢?却是各不相同,差异很大!
可以说,在培训师的培训课堂上,双方都是相互打量着对方,琢磨着对方,在一定程度上抵触着对方或者适应着对方。
君不见,在培训场上,场面有时会呈现死气沉沉,有时会出现平静如水,有时会出现剑拔弩张,有时会出现高潮迭起,有时会出现掌声如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