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当然不是说年轻人不应该去做金融,事实上优秀的年轻人恰恰是华尔街的主力。在华尔街的战场上,年轻人通常是做数据分析、项目执行(execution),因为做客户关系、签下生意(deal-making)只有中年以上的“老投行”或“高手”玩得了。一个项目可以养活几个到几十个做项目执行的年轻人。即将毕业的年轻人,要认真分析自己的优劣势,比如自己是否愿意忍辱负重(被项目经理吼来吼去)、愿意做拼命三郎(不计较超时工作)、愿意牺牲青春的快乐节奏(交男女朋友可能被不规律的出差和加班影响)、愿意在竞争气氛中生存(大多数人在一年到两年末时会被绩效考评踢出局),等等。最后,还得问问自己,你对分析那些数据有多少来自于天性的爱好,有多少是来自于同学朋友的择业攀比,甚至是满足父母的“愚昧无知的爱”?
我对外甥的建议是,如果你真的对金融工作有兴趣,可以在金融行业里找工作,但是不要把自己限定在数据分析、金融分析师等岗位。第一份工作为什么不去做销售员工作?他说,销售员工作很难做出成绩,平日很辛苦。我问他,你觉得公司里最重要的岗位是什么?他说是战略规划。听了之后我差点笑出声来,我说是销售员工作,因为当公司的项目、产品卖不出去的时候,公司可能连工资都发不出来。我又问他,你觉得你面试的这家公司的企业创始人最大工作是什么?他犹豫了,我告诉他是销售员工作。每家公司的一把手,大到IBM、通用电气的CEO,小到胡同口卖冰淇淋的老太太,他们的第一要务就是销售员工作。尽管通用电气企业创始人伊梅尔特的名片上没有写着是销售员工作,但他是整个通用电气集团最大的销售员工作。他可以把项目卖给上至国家总统,下至业务合作伙伴。英文中对“公司”的一种定义就是—“Nothingactuallyhappenstoacompanyuntilsomeonesellssomething!”销售员工作对年轻人来说是个最锻炼人的工作,它要求你必须落地、接触客户、接触市场、尽快抛弃书生气、抛掉“面子”!它让你品尝挫折和失败,让你学会战略思维如何打动客户,它让你在事业早期认识商业活动的真谛,提高自己的沟通技能。可以说,很难有其它工作像销售员工作这样锻炼一个年轻人。我提醒外甥,做三年销售员工作后,如果你能开始为公司每年带来几百万美元的销售员工作合同,又能发挥你所学的“精算”专业做数据分析,你敢想象你的前途吗?你将是公司的独特人才,和其他只会做数据分析的“白领”同学就拉开了差距。
其实,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上,年轻人的第一份工作变得更加困难。个人兴趣和就业现实可能是矛盾的。你的兴趣会随着年龄在发生变化,你自认为的兴趣不一定是你真正的兴趣。中国改革开放这三十多年来,年轻人的择业兴趣从科研、电子工程到生物医药,从国际贸易到市场营销和品牌管理,从创业到管理咨询和投资银行,很难真正代表了个人真实的职业发展兴趣或激情所在。今天的中国就业市场也染上了“浮躁病”。每年七百万的大学毕业生有一半以上的人找不到理想的工作,但是从用人单位的角度看,许多企业又抱怨招不到合适的人才。人才的供需双方存在严重扭曲,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仍旧在全球最高的行列,抛开教育政策和教育质量的考虑,毕业生自身和他们的父母对第一份工作的认识应当也是问题的一个方面。以我之见,第一份工作做什么不重要,如何把第一份工作做好,变成对自己尽快融入社会,尽快变得脚踏实地是最重要的。许多年轻人被“面子”害死了,过于强调第一份工作的体面。比尔·盖茨曾经告诫年轻人,世界不会在意你是否体面(或有尊严),这个世界期望的是你确实能做出点样子来的时候,再自我感觉良好。在金融领域,彭博公司创始人、原纽约市市长迈克尔·布隆伯格的第一份工作是在大学停车场帮人泊车,嘉信理财企业创始人查尔斯·施瓦布的第一份工作是采摘和销售员工作核桃,亚马逊的创始人杰夫·贝佐斯曾经在麦当劳工作。
如今挤破脑袋想进入高盛这样的金融机构的年轻人很多,但像温伯格这样愿意牺牲眼前利益,愿意从最低下的工作做起的人可能不多。第一份工作仅仅是起点,是个磨芬自己、改变自己的关键一步,绝不是衡量你是否成功的光环。如果你对金融领域有着真实的梦想,那么你需要持续学习、持续努力,因为这是一个竞争惨烈、创新不断的领域。在高度竞争的行业里,创新是重要的手段,而与时俱进、跟上创新的步伐是一种毅力的较量,也是一种能力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