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12年车市,去年我国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在一线城市的日子愈发难过,这些品牌除了减少城市核心地带的4S店数量外,更多的经销店被迫向远郊区县转移。销量的大幅缩水、服务网点位置偏远,一线城市的自主品牌正在不断被边缘化,生存面临考验。艰苦奋战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开始通过与国内其他厂商的联合探索新出路。奇瑞汽车与广汽集团已经就技术开发合作达成协议,希望通过研发效率的提升增强自主品牌汽车的竞争力。为应对欧美高端品牌的强劲攻势,预计未来这样的合作还会更为广泛。
一直以来坚持单枪匹马奋战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市场的奇瑞汽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已然风光不再,其引以为豪的低端汽车销售也陷入低迷。今年前10个月的汽车销量同比下降11%。根据中国媒体的报道,该公司今年第一季度的税前利润出现1亿元人民币的赤字。
与丰田和本田的合资业务一直是广汽集团的盈利支柱,但在今年第三季度由于营销费用的增加,利润也出现同比70%的大跌。9月之后由于反日运动的扩大,丰田和本田等合资业务面临更为严峻的经营形势,这进一步加剧了广汽对于自主汽车品牌的投资负担。
其他中国车企同样面临业绩恶化的现实。中国一汽集团下属经营自主品牌的一汽轿车公司今年第三季度出现2.69亿元的赤字。经营自主品牌的海马集团也出现了同比六成的业绩下滑。
中国企业在2009年为刺激国产小型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引入了购车补贴制度,助推了自主品牌汽车的发展。一直以来主营合资业务的厂商也纷纷转向自主品牌研发,到2010年时自主品牌汽车的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45.6%。但是在补贴政策到期后,随着外资企业积极引入多款售价在100万日元(约合人民币7.57万元)以下的低端车型,自主品牌汽车销售陷入低迷,市场占有率在今年前10个月也降至41%。业界对此普遍感到担忧,广汽集团高层就有人表示“(自主品牌)单兵作战将难以存活”。
中国自主品牌汽车销售面临的首要竞争对手就是销售业绩良好的欧美品牌汽车。德国大众公司计划在2016年底之前投入140亿欧元扩大在中国的产能。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两家新工厂也在8月底相继开工。在外资企业强力推进的背后是中国车企苦苦追赶的身影。
另一方面在自主品牌汽车销售势头良好的长城汽车和吉利集团今年的销量也只有40万辆。无论在生产规模还是技术实力上都处于落后位置的中国车企想要对抗外资品牌绝非易事。
随着我国汽车业竞争加剧,自主品牌车销售利润日趋微薄,而汽车金融服务伴随着汽车整个生命周期,有助于加强汽车企业对汽车产业价值链的整合能力,提高利润率和竞争能力。汽车金融服务将会大大改善生产企业和经销商的资金运用状况,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因此,自主品牌成立汽车金融公司是一个必然的发展趋势,不仅是因为能够对它的经销商网络起到扶持作用,还能通过个人贷款购车业务带动销量的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