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中国招聘网新势力拯救行业

中国招聘网新势力拯救行业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中国招聘网新势力拯救行业

又到大学生毕业求职的高峰季。这一季,将目光聚集网络招聘的不只有求职者,还有“潜伏”许久的风投。11月中旬,细分行业人才网站Job36获得了深圳创新投、深港产学研、东方富海、达晨等多家本土知名风投机构联合注资。除沉寂多时的网络招聘新一轮融资启动,而且“百才网”、“我行网”、“大街网”等一批后起之秀崭露头角,令一度陷入同质化竞争的中国招聘网行业重现光彩。

“蚂蚁”抢食细分市场

前有智联招聘、前程无忧和中华英才三座行业“大山”,Job36凭什么还能被风投寄予希望?答案之一或许就是“细分”二字。与智联招聘等综合性中国招聘网站相比,Job36从2002年创立之初就确定了细分行业招聘模式,目前在全国拥有19家分支机构,旗下拥有旅游、汽车、医疗、建筑、化工、电力等近三十个热门行业人才网站,年均保持100%的盈利增长也是此轮被风投机构看好的主要原因之一。Job36行业招聘CEO王亮表示,在过去一年金融危机背景下,企业更加注重招聘效率,而垂直行业招聘网站能够快速对接行业人才流动,提供更精准高效的招聘服务。

然而,所有的招聘网站都有行业分类,Job36究竟能“细”到什么程度?王亮自信地称:“在Job36最容易招聘的就是专业技术人才,专业人才是招聘中含金量最高的职位,行业招聘网站的优势就在于聚集了一大批高质量的行业人才,而且开辟了最能带来利润的专业人力资源市场。如果企业招聘文职或销售类人才,我们会建议其到综合型招聘网站可能效果更好。”

除了Job36以外,一批网络招聘的新生代正充分发挥团结的优势,无畏地加入到与“巨头”分食市场的竞争中来,而“细分”恰是它们的进攻点。不久前,国内首家专注于互联网行业招聘网站人才窝(www.rencaiwo.com)测试上线,并对外宣布该平台涉及互联网网站开发运营推广领域。这个“窝”并不是一个人在战斗,是由中国建站、织梦网络、PHP100、站长帮手网四家服务于站长行业的媒体共同搭建起来的,所推出的平台服务于互联网行业招聘,就是冲着解决中小站长就业难以及网络公司招聘难的问题而来。网站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推出网站是因为企业和个人公司网络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朗,而相关有实际经验的人才也更加紧缺,国内一些大的招聘站的门槛较高,难以满足中小站长和互联网企业的需求。

对人才窝而言,那些深耕网络招聘业的“前辈”有资本烧钱,它们却没有。但三个臭皮匠能顶一个诸葛亮,“人”就是人才窝最大的本钱。人才窝是由几个在上海的站长行业站共同推出,所以每个站的优势都是资源。在他们的发展规划里,也没有“烧钱”二字,只是准备踏踏实实地去为站长和网络公司服务,打造一个专业的互联网行业的招聘平台。

新式“绝招”避开同质化

在熬过金融危机的寒冬后,网络招聘行业似乎已经感受到春天的脚步,一些具有自身特色的招聘网站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网络招聘搜索引擎、SNS网络招聘等“新人”赚的不只是眼球。
据悉,目前大部分人才招聘网站服务构架是封闭式,要付钱才可以发布,导致招聘信息量是有限的积累,国内几大招聘网站模式基本都是通过上千人的销售团队把复合招聘信息发布在页面上,再通过广告把人拉过来。但是对广大中小企业而言,招聘网站的发布费用使得流动性较大的低端人才的招聘成本变得很高,在这样的情况下,打上“免费”招牌的招聘网站自然更吸引人,百才招聘网就其中之一。据百才网相关负责人介绍,目前百才招聘网的在线招聘信息数量已经超过前程无忧的在线职位数量,成为国内在线招聘信息数量最多的人才网站。

自去年开始,“偷菜停车”风靡网络时,今年8月12日正式上线的我行网正在做一次大胆的“调味”———将SNS网站模式移植到网络招聘行业。这个尝试的起源,来自于我行网创始人自己的招人和应聘感受。传统招聘网站的模式是:发招聘广告—收到大批简历—海选简历—逐级面试。但在我行网总经理冯深看来,这样做的签约成功率,远没有熟人介绍来得高。艾瑞咨询的一份报告某种程度上也辅以佐证。该报告显示,在中国目前4000万左右的中小企业中,只有几十万家公司(即约1%)会把网络作为招聘渠道,传统的口口相传介绍工作,依旧是企业的主要用工模式。中国SNS热潮涌动,冯深和他的伙伴们想到要将招聘网站与SNS结合起来:“让公司人力资源主管把权限下放到各个业务部门,提升其招聘效率,而简历和职位也会自动匹配推送,省却了搜索的麻烦。”

对于大部分求职者来说,在网上搜索职位确实麻烦,打开当前大部分招聘网站,首先映入眼帘的往往是密密麻麻的企业信息,搞得求职者眼花心烦。如同在海量网络信息中搜索需要“百度”一样,一家名叫职酷网的招聘搜索引擎应运而生。在职酷网页的显著位置上,只提供一个求职搜索引擎,页面风格与百度、谷歌搜索如出一辙。求职者只要输入希望应聘的职位和工作地点,网站就会通过筛选并排列出符合求职者要求的职位招聘信息。通过这个搜索引擎,求职者可以主动出击,投简历争取自己理想的工作,而不再是填好网络简历后,“守株待兔”地等企业找上门来。

  职酷网同样也想搭载SNS的人气快车,其用户不仅可以在网站上提交简历,还能建立自己的人际圈子。比如用户可以与同一行业的人成为好友,参与某一社区的活动,向社区人群推荐自己等。除了求职,求职者还可获得行业信息和人脉关系。即使求职者求职成功,也仍可以利用这个平台发展自己的圈子关系。正是由于在同质化严重的网络招聘行业中独辟蹊径,即使遭遇金融危机,职酷网也得到了全球顶级高端领袖人才搜猎咨询公司———海德思哲国际咨询公司的上万美元投资。

  综合网站仍陷亏损尴尬

  就在一个月前,千橡原CMO(首席营销官)/执行副董事长王秀娟宣布创办专注于校园招聘的大街网。王秀娟表示,大街网将通过免费模式、借助个人空间、微博、群组/BBS、人脉交友、职位搜索等Web2.0方式,改写中国网络招聘格局。“大街网绝不仅仅是一个SNS模式+招聘的简单模型,更不是传统招聘网站互动的补充,我们的产品,会颠覆整个网络招聘行业的格局。用三年时间做中国网络招聘的第一并非难事。”王秀娟对分食网络招聘市场显得相当自信。

  然而,面对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后辈”,那些耳熟能详的综合招聘网站日子并不好过。尽管根据艾瑞咨询发布的《2009年第三季度中国网络招聘市场监测报告》显示,2009年第三季度网络招聘市场营收规模为2.88亿元,环比增长4.7%,同比增长4.0%,接近金融危机前的市场规模水平;但该报告同时显示,三大综合招聘网站的网络招聘业务市场份额略有下降,各细分类招聘网站第三季度呈现较快增长,市场营收份额增至38.8%,招聘类网站的专业化、细分化方向仍在加强。

  行业逐渐摆脱危机阴影,但企业却仍然深陷赤字危机。智联招聘的最大股东澳大利亚SEEK上月底公布了上一财年报告。财报显示,由于智联招聘的亏损,使SEEK产生了1725.4万澳元的税后亏损额;而SEEK公司今年3月公布的一份财报显示,智联招聘2008年的亏损额约1.7亿元人民币。无独有偶,8月初,中华英才的母公司Monster发布第二季度财报显示,中华英才网也处于亏损状态,亏损额高达1.75亿元人民币。唯一在去年实现了盈利的前程无忧,其今年一季度的营收亦同比下降近25%。

  这些几乎平分网络招聘市场份额的招聘网站几乎都重摔在“烧钱”上。根据相关数据显示,2008年智联招聘、中华英才、前程无忧在互联网上的品牌广告投放金额分别为1.1亿元、5000万元、2000万元。业内人士指出,这种模式的弊端在于,过于依赖企业的广告投入,一旦遭遇全球金融危机,企业广告投放缩小,而市场推广费用却由于惯性不能直接压缩,必然导致三大招聘网站在经济寒冬中“先于各行业受到冲击,复苏却迟于其他行业”。如此看来,此前稳坐网络招聘业前三把交椅的综合招聘网站,不得不顺势而变了。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