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领导力培训 / 加强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加强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的几点思考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领导力培训

党的十七届四次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进一步重申,提升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能力,关键就是要加强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贯彻发展是硬道理、稳定是硬任务的战略思想,重点提升谋划发展、统筹发展、优化发展、推动发展的本领和群众工作、公共服务、社会管理、维护稳定的本领。显而易见,加强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即是新形势下的新要求,也是社会主义事业前进发展的根本使然。

  一、当前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弱化的主要表现

  一是政治素质明显弱化。世界在变化,形势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不断深入,新形势要有新要求,新变化要有新观念,特别是党的各级领导干部,无论形势怎么变化,坚定的政治信仰和政治信念绝不能动摇。然而当前,一些领导干部却思想滑坡、信念动摇,党的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和大局意识弱化,对马克思主义信仰不坚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缺乏信心,贯彻党的民主集中制不力,对中央的决策部署执行不认真,落实不到位。甚至有的领导干部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不管上边如何“定音定调”,自己却“另打算盘”。

  二是理论素养明显弱化。科学理论指导革命实践,生动实践完善科学理论。尽管中央三令五申,要求党员干部,特别领导干部带头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升全党的思想政治水平和理论素养,但一些领导干部忙于应酬,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够。有的领导干部忽视理论学习,说起来重要,忙起来不要。特别是对党的重大理论、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等,摆不上位、排不上队,存在严重的走形式、走过场和“形而上学”现象。也从而造成一些领导干部思维迟钝、思想麻木、思考片面,讲守旧过时的话、办落俗无效的事。

  三是综合能力明显弱化。随着信息化建设的不断发展和“公推公选”领导干部制度施行,一批又一批年轻化、学历化、考试化的领导干部走向更多的领导职位和岗位。实践也充分证明,有的学历高能力却一般化;有的考试成绩很高,但政绩非常一般化;还有的年轻有位,但却年轻无为,虽然二十几岁或三十出来就走向了市县级“一把手”和局厅级的领导岗位,但政绩平平,所掌管的“一方”也并没有什么改观和发展。领导干部应具备的“说、写、讲、谈和组织、协调”等“基本功”却难以让群众心服口服。还有的领导干部,善于拿着秘书写的稿子讲大话套话,不会调查研究,没有指导思想,甚至“垂帘听政”,俨然就是一个“空架子”。

  四是大局意识明显弱化。由于平时不注重学习,缺乏专业知识、管理技巧和领导能力,再加上长期“遥控指挥”和“远程指导”,一些领导干部想发展、谋发展、抓发展的大局意识淡漠。制定政策只盯着眼前利益,而忽视长远的指导性和稳定性;招商引资只盯着资金和项目,而忽视人力资源和人力资本的科学配置;城市规划只盯着高楼大厦,而忽视城市文化和环境保护建设;解决就业压力只盯着安置的数量,而忽视再就业的质量和人们生活的幸福指数。甚至有的领导干部为了个别项目的落地,不调查论证就“拍胸脯”决策,最终造成资源浪费、环境严重污染,使群众深受其害。

  五是责任观念明显弱化。从当前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来看,总体是适合形势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不符合领导干部岗位和职位要求的。对上怕出事,对下怕担责,等、靠、要思想严重。有的领导干部对上级领导有要求、上级文件有规定的,照抄照搬、生搬硬套,甚至推一推就动一动。还有的对部属和群众高高在上,脱离部属,脱离群众。对部属只管八小时之内的表现,不问八小时之外的“行踪”,对那些思想活跃和有“想法”的部属,很少谈心也不去了解情况,听之任之,直到“东窗事发”。对群众反映的问题,不是积极调查,摸清底数,提前发现“苗头”和“倾向”,而是能推则推,得过且过。

  六是正气才气明显弱化。责任意识淡化,就很难自觉弘扬正气;没有良好的学习风气,领导干部也就很难有什么“才气”。当前许多领导干部,对上打礼炮,同事打哑炮,对下打空炮。触及矛盾和问题,不敢讲真话、说实话,更不要谈什么批评和自我批评了。面对群众疾苦、面对群众上访等,尤其是遇到所谓的“历史遗留问题”,不敢声张正义,不敢否定历史,更拿不出解决问题的好办法、好措施。再就是参加一些主题性或群众性的文艺、文体汇演等,照着稿子念念完事,连个吹、拉、弹、唱的节目也拿不出来,缺乏与群众同欢共乐的意识,无形中也就脱离了群众、远离了群众。

  二、当前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弱化的原因分析

  不可回避,当前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弱化,即有体制机制上的弊端,也有社会风气的影响。同时随着各种利益关系的调整,组织关系业缘化和乡缘化,领导干部选拔、培养和使用上也存在诸多不利因素。但主要的原因是:

  1、学习教育活动难落实、不扎实。党中央、中组部结合当前国内国际形势,制定了一系列党员干部和领导干部学习规划。但从各级领导干部学习教育的实际成效来看,在组织形式上,“规定动作”较少,“自选动作”较多;在学习教育时间上,集中学习时间较短,个人自学散学时间较长;在学习教育内容上,专题知识和活动较多,政治、法律、经济、哲学、行政管理等系统知识学习较少;在处理工学矛盾上,各种工作会议较多,专项和专题学习教育较少;在学习教育考核验收上,启发自觉性的“软要求”较多,学什么、怎么学、掌握到什么程度的“硬杠杠”较少等等。这些都直接影响领导干部学习教育时间、内容和成效的落实程度。
2、考核评价体系模式化、不科学。“论资排辈”、“轮流坐庄”、“以德和稳为先”仍然是当前许多地方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的主要形式和标准。只所以延续这种“传统”的用人模式,最主要的就是从上到下,在对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学”等主项指标考核上,缺乏更精细化、更标准化、更科学化的指标体系,缺乏更直观、更准确、更有说服力的科学化评价分值。从目前一些地方领导干部的任用来看,还多是以稳重为先、才华靠后,以学历为先、能力靠后,以关系为先、政绩为后。这就导致更多的领导干部产生“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和“进了省市委,只需动脑少动腿;进了党中央,等于进了保险箱”的“仕途官僚”思想。

  3、选拔任用程序较粗浅、不规范。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在选拔任用干部上可以说迈出了实质性的步伐,也创新创优了许多好的方法。但是,在改革创新的同时,一些“群众推荐、良才自荐、组织发现和考察、层级晋升”等好的选拔任用制度也被弱化,从而出现一些县委书记享受副市级待遇等“超岗位配置、超职位待遇”的现象。还有的地区超编制配备“副县长”、“副市长”、“副厅长”和“副秘书长”等,编制混乱,职责不明,人浮于事。再就是从当前各地区和各省市公选领导干部来说,不能仅盯在年龄、学历、职称和经历上,更重要的是要从基层经验、工作能力和政绩实绩上来选拔。无论是副职还是“一把手”,还是要注重从对口专业、垂直部门的优秀干部中“能级选拔”、“逐级提拔”。

  4、反腐治庸制度缺力度、不完善。从当前组织、公务员管理、纪检监察等部门的履职情况来看,反腐倡廉、治庸治懒、惩戒预防工作还不是很主动,特别是县市以下机关和部门,中央和上级没精神不动,所属地区没大案要案不动,人民群众不举报不上访不动。针对不同行业、不同权力点、不同人员素质构成,这些部门均没有针对性的防范措施,也没有阶段或年度查办违纪违法案件和纠正行业不正之风的计划与部署。许多地区甚至出现组织、公务员管理和纪检监察部门职能交叉,机构重叠,从而造成制度缺失,职能弱化,形式主义严重,相互推诿扯皮等现象。

  三、加强领导干部领导能力培养的途径

  领导能力是一切管理资源里最重要的能力,也是领导干部为党分忧、为国尽责、为民奉献的综合能力和素质体现。加强领导干部领导能力,最根本的就是要从强化精神、责任和素质上着手,增强领导干部的党性意识、宗旨意识、执政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引导领导干部勤学廉政、勤奋进取,带头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和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以良好的品德形象和过硬的领导能力抓班子、带队伍、谋发展、创事业。

  (一)加强学习教育,确保学习知识系统化、教育活动常态化。

  学问勤中得,能力学中得。学习教育,是培养和增强领导干部领导能力的主要方法和渠道。做为领导干部,肩负重任,即要管人,还要管物;即要稳定,还要发展;即要创新,还要创优。因此要自觉增强学习、求知、接受教育的能力和觉悟,并确保学习知识系统、学习内容丰富和教育效果明显。引导和指导领导干部多学传统的经典知识,以养“底气”;多学党的重大政治理论,以养“清气”;多学国学常识,以养“和气”;多学人文哲学知识,以养“大气”;多学科技和管理知识,以养“才气”。同时,针对当前发展形势,引导他们自觉接受传统美德教育,以修身养性;自觉接受职业道德教育,以增强责任;自觉接受社会公德教育和反腐倡廉警示教育,以提升“公信力”和“免疫力”。对于副科和正科实职的乡镇领导干部,每年不少于四十天集中组织学习和教育时间,主要学习与时代发展相适应的法律法规、经济基础、行政管理、党章、计算机网络、农林等基本理论和知识,搞好理想信念和廉政教育。对于县市及以上领导干部,每年不少于三十天集中学习和教育时间,主要学习党的重大理论、国学、哲学、政治经济学、经济管理学等知识,搞好形势和警示教育,并确保常态化。

  (二)完善考评制度,确保考核标准精细化、评价体系科学化

  随着我国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化,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考评制度、规范领导干部评价体系势在必行。各地区也都积极探索,并制定出适合本地区特点的考评制度。尤其是在加强和改进领导干部考核体系建设上,要始终坚持以德为本、以人为本和以法为本的宏观考评原则,细化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学”等主项考核内容,拓展和规范领导干部上级、班子、部属、家属、群众和自我评价体系,采取“360度”全方位、多视色考评体系,量化领导干部德行标准、实际能力和管理水平。

  (三)规范任用程序,确保逐级提拔正规化、优者优位制度化

  从领导干部的管理和任用来看,本系统和本地区内,甚至部门内逐级提拔、能级晋升还应该是领导干部提拔使用的根本渠道。公选成“海选”,公考成“海考”,都很容易造成一些领导干部因为“无土栽培”而“营养不良”,因为“经历单一”而缺乏后劲。树立“大变革”、“大开放”式公推公选和公务员招录制度,表面看似拓宽了干部培养和选拔的渠道,增强了干部队伍的活力,但实质上带来的负面影响也很大。一些缺乏基层锻炼和意志磨炼的“学生官”、“分数官”、“学历官”、“海归官”等走上领导岗位,极易造成党的优良传统失传、领导干部队伍鱼目混珠等现象。因此说,省市及国家部委选拔任用干部,还是要着力于“逐级提拔”使用,让更多有基层经历、有丰富经验、有坚定信仰和有突出贡献的优秀党员干部和年轻干部走上领导岗位,并形成制度化。

  (四)加大反腐治庸力度,确保惩治预防法制化、能上能下自然化

  针对党内出现的一些“无得无能耽误群众、欺上瞒下愚弄群众、腐败堕落坑害群众”的领导干部,应加快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反腐败斗争和治庸治懒行动,尤其是对县市及以下领导干部,特别是党政“一把手”,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管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畅通上级、下级、同级和人民群众的检举渠道,充分利用电话、网络、信函等形式,加大查办领导干部违纪、违法、违章案件和事故工作力度,严肃查处发生在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中滥用职权造成重大损失的、含污贿赂造成重大经济流失的、腐化堕落造成重大影响的、失职渎职造成民愤民怨的案件,完善举报人和举证人保护制度,依法追究、依法惩治。建立健全领导干部能上能下机制,依据平时和年度组织考核、领导考察、群众评价、政绩评估、德行评论等,真正形成“能者上、平者让、庸者下”的良好格局,并使之常态化、自然化。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