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中国资本运作的误区(一)

中国资本运作的误区(一)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文章来源:博锐管理   作者:邵锐锋

  我国第一起二级市场资本并购案从“宝延”风波开始,拉开了我国上市公司资本运作的序幕。此后,股权转让、兼并、资产置换等频繁发生,买壳、借壳上市更是趋之若鹜。许多企业开口必谈资本运作,并把它当成现代管理的真谛,直至现在,还有众多企业经营者把战略目标定位为上市。

  目前,国内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上主要存在以下误区:

  为上市融资而融资。许多公司不是立足于自身产业的发展,而是片面追求上市,使上市公司成为稀缺的资源,加大上市成本。在资本市场,连年亏损的上市公司成了未上市公司追求的“壳资源”,可以高价转让。而上市后,资金在自身产业没有投资机会,擅改募集资金用途,甚至挪用募集资金炒股。

  认为发行股票筹集的资金成本低,不考虑长期获利性。目前众多上市公司大股东上市后,为了回收资金,不考虑上市公司的长期发展,竭泽而渔,把利润分光吃净,结果留给上市公司严重财务隐患和经营风险,形成了远期的筹资风险和成本。

  融来资金后不是依靠自己的长处来通过业务经营获利,而企图通过简单地委托理财生利。不少上市公司通过资本市场融资后,直接通过委托理财方式、靠炒卖股票来进行创收活动,结果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失败了,使企业承受了不必要的风险。有的企业甚至为寻求资本的增值,不惜违规操作,参与坐庄。

  以资本运作为幌子进行资产重组,实际是为二级市场炒作制造概念。部分上市公司通过兼并、收购或直接投资等手段来制造题材,竭力表现出企业蒸蒸日上的发展势头,并通过炒作这些题材使企业的股票价格飙升,从中谋取暴利,并以此作为企业的经营之道,而忽视企业产业发展的持续性。

  以为规模就是经济。许多公司盲目通过资本运作来扩大规模经济、进行多元化经营和低成本扩张。企业购并、资产重组,必然使企业的资产规模和经营规模扩大。但规模经济要求企业的经营能够成为一个整体系统地发展,简单地将两类资产业务叠加在一起并不能形成一个系统规模,因此规模效应无从谈起,反而易形成内耗。

  而在上市公司运作中,资本运作是手段,企业竞争力的提升才是目的。上市公司以实业经营为主业,搞好生产经营才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出路。在经营过程中,以企业购并、资产重组为特征的资本运作,只是在条件成熟时才能运作,不可能成为日常性的业务活动,否则将主要精力盯在这种资本经营上,必将直接影响企业的经营成效和竞争力。对于多元化经营、低成本扩张等,更不能盲目冲动,否则扩张活动非但不成,反而会使购并企业背上沉重的负担,并会葬送一个本来具有发展前途的企业。

  国内非股票资本运作的问题

  国内企业在股票市场之外进行的资本运作也比比皆是,既有海尔吃休克鱼的成功,也有众多失败案例。

  一类是资本运作在企业发展战略上的同步考虑缺乏。以健力宝频繁操作的资本运作中的一项为例,2003年11月,广东健力宝集团宣布正式入主河南名酒宝丰酒业。一贯以饮料为主业的健力宝,进入并不熟悉的白酒业,看中的是白酒业的市场空间和宝丰酒的市场潜力,希望通过资本、营销网络优势重塑宝丰酒业的品牌形象,另一方面可能会在短期内主攻广东的中高档白酒市场,产生投资效益。健力宝的考虑是,饮料业的淡季正是白酒的旺季,健力宝入主宝丰酒,既可以利用部分固有的饮料渠道开拓白酒市场,同时又可以让经销商在饮料业的淡季、白酒业的旺季经营白酒。然而在实际运营中存在这样的问题:首先,饮料本身的市场定位与白酒不同,白酒的消费群体与饮料消费群体也有很大不同,白酒更多时候是情感消费品,而饮料更多时候是因为生理需要而饮用。不同的消费市场定位,使健力宝销售网络无法支持宝丰酒的销售。其次,饮料渠道与白酒渠道看似相通其实不同。饮料作为快速消费品可以借助各种小店、商场、超市快速铺货。而白酒则需要借助餐饮、酒店等消费通路。再有一个问题是,宝丰酒作为清香型白酒的代表,面临深受市场欢迎的浓香型白酒激烈的竞争。2004年11月16日,广东健力宝集团股权转让签约仪式结束,北京汇中天恒和北方亨泰共持有健力宝集团股份91.1%.这个仪式标志着健力宝一系列资本运作的失败。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