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IT经理世界》杂志 作者:习熠
激发创新的环境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即使有再好的渠道挖掘创新并保障创新的实践,也需要有一个能激发更多创新产生的环境。苏州的一家纺织品出口小企业的见闻却让我印象最为深刻,也感觉最为朴实。
2005年1月,我代表美国部分进口商对上海地区的轻工品出口企业进行调研。我将创新编进了调研的框架,并且有了一次印象深刻的采访。那是在虹桥开发区的一个三层的小楼里,一家民营纺织品出口厂商的销售负责人接受了我的采访。我问她公司认为当前最大的三个管理重点是什么,她说第一个就是“设计”。当然,对于一家纺织品公司来说,我们可以近似地把“设计”理解为“创新”。她强调说公司为了让设计团队更多接触前沿的设计资讯,特别将其安置在上海。在这栋小楼里,设计团队有一层,销售一层,产品展示一层,其他人员和工厂都在苏州。公司还花钱在国际最知名的纺织品行业杂志上买了半年的版面,每期两页,用来展示自己公司设计的产品,来调动设计人员的设计激情。不过她对自主设计产品的期望值并不是很高,2005年下半年的目标是达到10%。应该说,在投入这么多之后,这个目标确实非常合理。
在我看来,激发创新的环境是一门艺术,其评判的标准取决于肯定创新和鼓励沟通两个方面。
创新的精神应该置于所有创新之源的首位!CEO对创新的信仰,员工对创新的好奇,股东对创新的坚定支持,这些都是最根本的企业创新之源
.肯定创新。广告公司也有一个很好的传统,就是每年的年终贺卡会由公司自己设计,甚至是一个设计比赛的形式。这样的小比赛很有意思,一些平常没有机会单独承担设计任务的初级设计人员更是非常卖力,争取得到一次被公司全体员工承认的机会。而旧金山的设计公司IDEO的办公室则“混乱”到了极致。你可以把自行车吊在屋顶,只要你不怕砸到自己;你还可以改装你办公室格间的小门,当然如果你准备不干了需要把门恢复原状。这种表面的混乱也告诉每个人,你们都很有创意,但是这个集体里还有很多同样有创意的人,这在某种程度上加强了团队的尊重和合作。
其实,看一个企业是否愿意肯定创新的价值,你只需要走进企业董事长的办公室就知道了。如果看到的是一个有落地窗的巨大办公室,窗外是拥挤的写字楼,窗前巨大的老板桌一尘不染,旁边是整体的文件柜,中性的颜色中性的布置,你完全不能从办公室判断这里主人的个性甚至性别。不用说,谁也不愿意在这样的办公室里做创新冒险。所以说,肯定创新需要公司高级管理人员以身作则。
.鼓励沟通。办公室设计是承载创新文化的重要环节。我确实发现过一个非常独特的办公室,符合鼓励沟通的要求。在北京东直门外一个小街道进去400米,是网络营销公司MFC的办公室。这间办公室坐落在一栋小楼的五层和六层。六层有一个像家庭的客厅一样的会议室,还有一个壁炉。这个会议室非常舒服,适合脑力激荡,以至于我们经常借用这个会议室在晚上开会,时不时会来个通宵也不会觉得吃不消。五层的办公室外面则有一个露台,或者说就是那个小楼四层的房顶,不过工作之余出来放放风很是惬意。五层办公室里还被架出一个悬空的平台,上面有沙发椅,只能或坐或半躺,同时有音响设备。据说很多员工喜欢走旋转梯上来开个“小会”,然后就借机享受一下。这个办公室还有一个动物成员,就是公司老板的一条大狗(按照我的标准)。
最后,我们还可以把沟通的范围定义得更宽泛一些。例如,如果客户体验对你很重要,你可以在专卖店里架一个摄像头,然后投射到办公室里,这样办公室和商店就连成了一体。当然,这在一些国家会有法律和道德上的风险。那么如果有可能,你也可以考虑在办公室里或者周围不远处开一个店铺。广告公司怎么办呢?很简单,争取在你的客户办公室里给你放张桌子。
我没有任何大规模的调研作为支持,来证明以上的几项就是目前多数企业创新所面临的最主要问题。虽然我极力希望说清楚集体创新的所有要素,但是清醒的经理人还是应该能明白,没有所谓“一揽子”解决组织创新问题的方法。不过,如果要给一个万分保险的结论,创新的精神应该置于所有创新之源的首位!CEO对创新的信仰,员工对创新的好奇,股东对创新的坚定支持,这些都是最根本的企业创新之源。在这种精神的基础上,所有获得创新的方法都可以被看作技术性问题,一定可以迎刃而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