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中宏网
三、日元转机的可能上升
日本经济在陷入经济泥淖14年后,2005年开始出现明显复苏趋势,尤其是日本股市表现独占鳌头,而日元汇率却在两年来的最低价位,股市的强势和日元的疲势其实具有日本经济复苏和政策自主迹象带动的双重因素,进而预示日本经济将会有根本性的转变,其中一个十分值得关注的现象在于,日本最新发布的2005年4月-9月,即日本财政年度上半年的经济数据显示,日本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所得收支盈余首次超出贸易盈余,其中所得收支盈余增加23.7%,为5.7万亿日元,贸易盈余则下降30.8%,为4.9万亿日元,表明日本经济将开始出现结构性的转变,由商品输出为主转向资本输出主导。尤其是企业应对石油和汇率变化的风险意识和能力的提升,孕育日本经济复苏乃至新的经济结构变革。而日本企业或机构应对汇率变化和石油价格变数的超前意识和方案设计,是日本综合国际战略与策略意识的提升,加之经济自然形态以及结构和政策因素促成的经济复苏态势,将会有利于日元货币政策的转变,进一步增强日元主动应对和调整空间。
四、石油价格跌宕的可能加大
国际石油价格表面不只是在与美元价格有紧密关联,实际上是美元综合战略的一个调控手段。石油本身对经济层面的影响已经有限,对经济的冲击力将随着各国协调能力与防范危机意识和举措的增强而有所减弱,但石油价格的高企将会渗入国际资本流动方式、地缘政治和投资产品组合等因素,因此潜在的市场风险将会凸显。国际石油价格将继续面临较大的上涨可能,一方面是国际供求关系的经济政治变数,包括国际关系协调、国际政治因素以及石油资源的竞争,另一方面则在于美国综合战略的运用,国际货币博弈的长远利益需求,将会使国际石油价格成为金融博弈的重要筹码,期货市场上的石油价格有可能走高至80~90美元,但国际石油价格的均衡点将会继续在56~65美元左右相对高点徘徊,并继续高于2004-2005年平均41.47美元和57.40美元的水平,但石油价格给予国际经济环境带来恶劣变数,通货膨胀潜在压力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并加大石油价格失控的可能。
五、发展中国家货币选择的风险和机遇并存
国际货币体系因价格和制度本身存在的差异性而扩大争论与博弈。由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处经济金融阶段的不同,对各国现行汇率制度的评价和继续改进的预期就产生差异。西方发达国家的经济金融发展处于基本模式形成、完善之后的进一步创新阶段,而发展中国家的经济金融则是处于模仿西方模式,结合国情进行改革的初级试点或中级摸索阶段。两者对汇率制度的选择需求和汇率模式的演进发展自然就有差别。在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中,发达国家的主导性和发展中国家的被动性差异也比较明显。发展中国家不仅在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传统经济金融模式时,有适应国情改革和创新的需要;而且由于本国经济开放与国际金融的市场衔接融合又会不断出现新的风险隐患,也有政策应对和创新防范之需。这使得发展中国家,特别是新兴市场经济的货币汇率制度演进面临比西方早期发展所面对更多艰巨性和复杂性,其中既有化解传统经济模式和汇率制度固有矛盾,使之顺利向本土延伸的问题,同时又要依据发展和改革的实际需要引入新理念,扩展新机制和运用新工具的问题。而发达国家产业主动调整与外移调整,以及金融资本流动和市场规模效应,是推动发展中国家汇率机制改革的一个重要因素。2006年随着主要国家货币汇率政策和手段差别性调整,发展中国家将面临艰难选择,风险防范将是主要任务。亚洲开发银行将从2006年开始编制和公布亚洲货币加权平均值的亚洲货币单位,或许是应对当前货币波动风险和加强区域合作的一种新的尝试和试探。亚洲货币单位有望成为亚洲共同货币(“亚元”)的“原型”,估计2006年中期设计完毕并正式公布,进而表明亚洲各国在促成地区紧密合作、防范货币危机方面是有所共识的,也表明国际货币合作中风险防范意识和作用的提升,必将推动国际货币合作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