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来源:博客网 作者:张华强
摆脱选择困惑的途径
由此可见,促进或者实现管理的精细化,需要不同层次的经理人自觉地摆脱“囚徒困境”中的体验,摆脱在粗放式和精细化管理两者之间的选择困惑,采取以下措施是必要的:
一是加大对名牌精品的支持力度,促进社会资源的最佳组合。
经理人努力推进和实践管理精细化,一方面需要树立靠质量取胜的坚定信念和为社会多做奉献的价值追求,真诚地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把管理精细化当做事业来作,而不是像“囚徒”那样把“坦白”当做减刑的策略。另一方面,社会也要加大对名牌精品的保护和支持力度,在社会资源的使用上向它倾斜,由企业管制、分配有限的社会资源时,应努力减少和杜绝官僚主义、本位主义以及“权力寻租”之类的腐败现象。既不能不加区分的将粗放管理和精细管理当做同样的“囚徒”看待,也要防止出现“好哭的孩子多吃奶”,产品粗放被市场淘汰反而成为要求企业“输血”理由的现象,防止有限的资源被那些“跑部攻关”的投机者截流和攫取,把好钢用在刀刃上。
二是将倡导企业家精神和民主管理结合起来,培育健康的企业文化。
救活一个企业或许仅需一个能人,但管理精细化就不是企业家一个人能够胜任的事业,需要将精细化的任务分解到每一个环节和岗位,因此要将企业家精神和民主管理很好地结合起来,努力调动每一个职工的参与精神和积极性。一个成功的企业家或许无法改变社会上的“囚徒困境”,但是他完全可以也应当消除本企业的“囚徒困境”,坚持企业事务的公开、透明,在企业内部提倡公平竞争,尊重知识,尊重科学。努力营造能够充分发挥所属员工聪明才智的小环境,使他们成长为精于本职的能工巧匠。树立质量意识和成本意识,使人人都能感受到精细化管理的好处。通过一系列的努力,形成健康的企业文化,把精细化管理落实到精细之处。
三是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及时制止经理人的投机取巧倾向。
实行精细化管理需要很强的自律精神,但是我们不能仅仅寄希望于此,必须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机制,对不同层次的经理人实行有效的监督。对企业的“高管”,既要保证他们在实行精细化管理中的个人收入不至于减少,更要防止他们通过粗放管理拼凑当期业绩,及时制止粗放管理的抬头。同时,公司治理机制还要支持和帮助“高管”更好的落实精细化管理。精细化管理事无巨细,企业“高管”不可能事必躬亲,当他们对下级实行相应的授权后,理应放手使用。而下级的执行是否达到了精细化的要求,仍有相当的变数,“高管”边用边疑自有不便之处。这就可以由公司机制进行全面地监控和及时地反馈,使每个环节都处在精细化管理的监督制约网络之中。
四是规范职业经理人市场,加大对“劣币”行为的约束力度。
当我们确信忠于职守的经理人愿意进行精细化的同时,也必须认识到,只有严格扼制粗放式管理,使得惯于粗放式管理的经理人不再成为风云人物,杜绝职业经理人市场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现象时,才能使经理人打消通过“劣币”行为侥幸取宠的心态,放弃粗放管理的试探,倾力通过精细化管理表现自己的经营能力和业绩。要想达到这样的效果,当务之急是对粗放式管理违行严格的约束,针对粗放管理中所包含的不正当成份和性质拟制专门的禁止性的法律规范,使管理粗放的“害群之马”受到应有的惩治。假如乙企业粗放式管理中所包含的不正当性受到严厉的制裁,无疑是对甲企业实行精细化管理的鼓励。企业对粗放管理中所包含的“劣币”行为进行破釜沈舟式的约束,当然也需要社会舆论的有力配合,使得对“劣币”式的经理人的使用、炒作和追捧现象逐渐萎缩,使得坚持精细化管理的优秀经理人最终能够脱颖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