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银行系金融控股崛起(二)

银行系金融控股崛起(二)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文章来源:《中国企业家》杂志 作者:盛岚

  受政策的限制,一直以来,四大商业银行在综合经营上基本采取的是绕道香港的模式。

  比如中国工商银行就是通过控股(持股75%)香港上市公司中国工商银行(亚洲)有限公司(简称工银亚洲,0349.HK)的方式来实现综合经营布局的。

  工银亚洲不仅开展存贷汇、结算等商业银行业务,还涉足证券、期货、保险代理等领域。2002年的3月26日,工商银行借工银亚洲之手,投资1.8675亿港元收购了中保国际(0966.HK)旗下太平保险24.9%的股份;洽购了香港富通银行持有的太平人寿认股权,成为拥有内地保险公司股权的外资金融机构。工行间接成为太平人寿的股东,实际上已经通过控股其它金融机构在从事综合经营。

  当时,工银亚洲行政董事长朱琦还高调表示,工银亚洲会在国家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增持太平保险的股份至49%,并希望能再次入股中保国际旗下的太平人寿。此外,1998年,工行与香港东亚银行共同组建了工商东亚金融控股公司,其业务已经涵盖了主板和创业板的上市、股票配售与供股、资产合并及收购等多个领域。“工行实际上走的是花旗银行在20世纪60年代所走过的道路,在国内实行分业经营的情况下,通过到另一个相对独立的司法区域收购和控股其它种类的金融子公司,再进入国内市场,实现了综合经营的目的。”赵锡军向《中国企业家》表示。

  但随着近年来金融业的不断对外开放,外资金融集团已经大踏步地将触角伸至中国的各个金融领域(详见本刊第19期《外资金融集团中国圈地》),面对外资金融集团的竞争,国内的金融机构仅靠“曲线救国”实现综合经营,显然有些自缚手脚。这次如果中行和建行递交的成立保险公司的申请得以获批,将意味着国内综合经营的大门正式打开。

  “在组建金融控股集团方面,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具有明显的先天优势,包括业务网点、资产和资本金规模都是国内其它各种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无法比拟的。”麦肯锡北京和纽约分公司副董事胡忠宾博士向《中国企业家》表示。

  在四大行组建金融控股集团的组织形式上,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可以考虑在四大银行之上先成立单一的银行控股集团公司,然后以此为平台,收购或新设保险公司、证券公司等,最终形成全能化的金融控股集团。不过,“实践”总是超越“理论”,三家银行系基金公司都由商业银行直接投资成立。

  对此,赵锡军认为,在中国从严格的分业经营向综合经营的转变过程中,可以尝试多种模式。基本出发点只有两个:一是成本,二是法律环境,在充分考虑这两个因素的情况下,金融控股公司的组织结构随着市场的发展可以灵活调整。

  “四大商业银行一旦正式开始综合经营,对整个金融行业的竞争格局将产生重大影响。”保险业内人士向记者表示,“从保险行业来看,借助工行的股东优势,银保业务一直是太平人寿的强项。2003年,太平人寿银行保险的保费收入为24亿元,占该公司当年总保费收入的77%。”这位人士话语中的潜台词是:如果允许银行直接成立保险公司,那么对更多的非银行背景的保险公司将构成极大威胁。

  中国保险机构当然不会坐视其变。业内人士透露,尽管现行《保险法》规定:“保险公司的资金不得用于设立证券经营机构,不得用于设立保险业以外的企业。”但事实上,保监会也暗中鼓励有实力的保险企业尽快向其它领域扩张。

  继平安集团顺利进军多个金融领域之后,9月底,人保控股旗下的人保资产管理公司首席投资官吴明远透露,人保控股计划打造一个跨行业经营的金融集团,并计划收购一家商业银行和证券公司。

  新模式引发监管机构博弈?

  在管理层的默许甚至支持下,国内金融资本投资的金融控股公司近两年大有登堂入室之感,但其中蕴含的新问题也已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去年在《金融时报》上发表的《金融混业经营与监管现实》中表示,金融控股公司是中国金融业走向“综合经营”的现实选择,因此必须把金融控股公司的立法尽快提上日程。鉴于金融控股公司的单独立法要涉及金融基本法和分业经营制度的重大调整,因此可考虑借鉴日本在这方面的立法经验,先行设立特例法。

  不过,深圳证券交易所综合研究所法学研究员蔡奕认为,在立法也就是混业经营全面展开前,金融集团应该首先将“两墙”机制制度化。因为国际金融业均将“两墙”机制作为混业态势下风险隔离的必要手段。

  所谓的“两墙制度”即“防火墙制度”和“中国墙制度”。“防火墙”是以风险为规制对象,强调将异业风险限制在各自业务领域内,防止风险的扩散和蔓延;“中国墙”则以信息为管制对象,要求禁止或限制跨部门、跨领域的信息传递,借以防止滥用信息和内幕交易行为的发生,所以又称为“信息长城”或“资讯隔离墙”。

  蔡奕认为,如果无法形成有效的“两墙”机制,混业经营不可能全面推开,只能以试点方式获得渐进式推进。

  “三大监管部门如果能够很好地进行沟通、交流,对于交叉地带的创新业务进行探讨,将会对防火墙制度的构建起到很好的作用。”赵锡军向记者表示。但是,目前三大监管机构的沟通和协作并没有达到比较默契的程度,甚至有些暗中“较劲”。“各个监管机构往往都只站在自身的利益和立场考虑问题。本位主义思想比较严重。”

  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在一次金融行业内部交流会上,某监管部门领导表示,金融行业间的竞争和渗透同时带来了各方监管力量的博弈,为了争夺未来监管话语权,监管层鼓励公司向其它领域扩张。而建行、中行申请成立保险公司的事件则可能使这种监管利益矛盾激化。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博士后卫新江对《中国企业家》表示,“此事可能会遇到来自保监会的阻力。”保监会想推混业经营并没有得到批准,使保险行业目前在银行、保险、证券这三大金融业支柱中处于弱势。在保险业经营领域不能得到拓宽的情况下,放宽银行的经营范围,对现有保险公司的发展显然是不公平的。

  “目前的混业经营还处于行政指导性,不是法律指导性,这样的混业经营是不公平的混业经营、是无序的混业经营。”卫新江认为,“此事必然会使银行业和保险业双方行政机构展开博弈。”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