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从个人推动向团队推动转变(二)

从个人推动向团队推动转变(二)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文章来源:太和企业管理顾问  作者:汪钰

  集权和分权带来的问题

  A老总最近一直头疼外地分公司的管理问题,概括起来就是“一抓就死,一放就乱”。地区市场的情况总部不可能完全掌握,分公司就会上报一些未经核实的信息,最后区域计划订不准,能不能完成指标也不清楚。而且为了调动分公司的积极性,曾经把人、财、物权放给分公司经理,结果一下子进了几个人,都是关系户,再想请走就很难了。A老总说到这,眉头紧锁,希望审计小组能够提出些建议。审计小组明确指出,权利不可能还全部集中在A老总手中,一方面A老总会很累,另一方面不利于企业管理规则、建立规范化的管理体系。所以放权是必要的,关键问题实际上在于怎么放。

  1.组织结构界定了放权的范围

  按照组织发展理论,企业在成长期面临的主要是内部秩序的危机,此时更强调规范集权,而当企业到了成熟期时面临的主要是专制危机,此时更强调授权。A企业目前处于成长期,需要集中资源和力量去做一些事情,况且在原来的松散不规范的管理状态下,管理基础较差,如果过于放权,一方面会造成各部门、各地区各自为政,另一方面会由于管理水平跟不上带来一些混乱,不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故审计小组建议,将资源的控制权集中在总部,将业务权下放到各部门、各地区,并以部门职责和职位职责的形式进行详细说明,让大家明确各自的权责。

  2.管理制度规范了放权的执行

  放权的执行就要通过规范管理制度来进行操作了,从流程管理上来解决这个问题。每个人负责什么工作,有多大的权限,都通过制度规定下来,然后照此执行。审计小组担心的问题是A老总在执行过程中会不会进行干预,如果一旦有人破坏了制度的执行,那么职权体系就成了纸上谈兵,又回到了从前老板一支笔的状态了。所以关键还是管理意识的问题,民营企业想从“人治”到“法治”,这一关往往是最难跨跃的。A老总听完审计小组的陈述后,若有所思。

  员工对发展前景的困惑

  A企业的员工分为两类,一类是从老总家乡带过来的,另一类是在当地招聘的,在员工看来,第一类人在企业的地位高,有发展前途,比如公司的几个副总不就全是带过来的吗。而且就算是一般员工,如果是从老总家乡带过来的,也会觉得自己抛家舍业来外地创业不容易,公司总会考虑这一点吧。当地员工就会觉得灰心,虽然自己努力工作,可是能有多好的前景呢?

  审计小组通过与A老总的反复沟通,认为应该对以下问题进行澄清,并逐步向员工传达,以消除员工的顾虑:

  1.并非与老总有关系的员工就是优秀员工

  员工不应该按与老板有关系没关系来划分,有关系的员工中也会有能力差的,没有关系的员工中肯定有能力强的,必须按照制度进行人才的考核和选拔,不要从主观印象出发决定人员的晋升。人力资源部需要完善相应的措施和机制,采用新的方式招揽人才,并采用新的管理模式配置和激励人才,从而极大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2.有创新意识的员工值得鼓励

  审计小组认为,A企业员工的聪明才智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万事皆老板说的算,员工缺乏主动意识。实际上老板不可能面面俱到,总有些潜在的问题不能及时发现,而员工在一线工作,能够发现一些不合理的地方,如果能够及时提出来,往往能够促进流程的优化,预防相关问题的发生。A老总决定建立一个创新奖,对提出合理化建议的员工给予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双重奖励。

  面对这次审计的结果,A老总感慨地说,“虽然平时也和其他管理人员或员工谈谈话,但总感觉浮于表面,他们的真实想法其实并没有完全告诉我,应该是有顾虑吧。而我常常只顾着忙手头上的事,扮演救火队员的角色,也没能沉下心来仔细考虑这些问题,这次给我敲了警钟,我需要调整自己的定位,考虑企业的全局和发展的问题,而不能陷到具体工作中去,让下面的管理人员发挥他们的作用,调动员工的主动性。”

  后记:A企业的问题是民营企业发展中的典型问题。中国民营企业的发展有其历史背景及特点,但关键还是解决管理思路的问题,从决策到执行,如何合理分工,从个人推动型发展模型向团队推动型发展模型转变。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