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名企精英跳槽的四大尴尬 无法适应平庸环境(一)

名企精英跳槽的四大尴尬 无法适应平庸环境(一)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文章来源:中外管理  作者:景素奇

名牌企业必然会培养出大批名牌人才。然而,名牌人才在离开名牌企业后,却往往在两三年内都无法适应“新鲜”的平庸环境,而失落彷徨……这已成为全球职场都普遍存在的英才难题。

世界上的名牌企业都是各国的骄傲。而支撑这些名牌企业持续“名牌”的,当然是优秀的人才。然而,名牌企业也不是世外桃源,名牌企业的人才也并非心无杂念的苦行僧,也同样在意饭碗内的丰简、追求成长舞台的宽广与否。

特别是当一名年轻的经理人在名牌企业里快速成长到相对高位(我们暂称之为“名企英才”),而短时期又无法继续快速成长时,这些心比天高的人才便遇到了自己的天花板。但在慨然离开名牌企业后的四海闯荡中,这群英才却纷纷遇到了特有而类似的困境。

名企英才的素质特征

名企英才,除了“出身”显赫外,其内在特征归纳起来有以下八点。

一、年轻。名企英才最大的特点就是年轻,比如:在海尔和联想,三十岁左右就成为分公司总经理、大区总经理和事业总部总经理级,率领着几千人的团队,运营着几十亿元甚至上百亿元资金规模的屡见不鲜。

二、敬业。名企英才能真正地把工作当事业做,比如:在海尔和联想,主动加班毫不稀奇,问题不解决不下班是常事,这些名企英才是真正在全身心地工作。

三、高效。名企英才工作之高效令人佩服,他们能把顾客反馈的意见,以最快的速度传递,并以最快的速度将其解决。曾有顾客向海尔提出产品改进意见,在下班时反馈到总部,而在第二天上班时,新的样机就出来了!这在大多数企业里,恐怕得两三个月,甚至是半年、一年!

四、廉洁。名牌企业必然有优秀的企业文化,而这些企业文化无论个性如何突出,但有一个共同特征,那就是廉洁。

五、创新能力强。顾客的个性化需求是千奇百怪的,名牌企业在激烈竞争的市场中,之所以胜出,是因为名企英才有持续不断的创新能力,持续不断满足客户的需求。

六、客户意识强。名企英才能以满足客户的需要为最高宗旨。有关部门曾做过测试,在顾客有上门服务需求时,海尔的服务人员15分钟内能赶到现场并开始服务,而其它企业最快的也要一个多小时。

七、团队意识强。名企之所以能够为客户提供高效优质的服务,原因就在于这些企业是靠整体团队作战,形成一个完整的作战系统,而不是一个人孤军奋战。

八、尊重系统。名牌企业的管理已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趋于成熟,而成熟的标志就是规范化管理。长期规范化管理必然形成员工对系统的尊重。

正是名企英才的上述职业特征,许多普通的企业愿意用乃至用高薪和高位来吸纳他们。也正是这些机遇和诱惑,使那些感觉遇到天花板的名企英才选择了离开名牌企业。

名企英才跳槽的四大尴尬

然而,当这些怀抱着无限憧憬和梦想的名企英才,果真离开“航母”后,才猛然意识到独驾“小舢板”搏击巨浪的剧烈颠簸,出现众多的不适应、不习惯,甚至难以忍受,又想找回过去在名牌企业的感觉。然而这几乎不可能,于是又开始了新的逃离与漂泊。

追寻离职名企英才的职业足迹,会发现过去他们在名牌企业一干就是五年、八年,然而离开名牌企业后,在每一家新公司顶多干上一两年甚至是两三个月,给人的感觉是职业忠诚度不高。而频繁跳槽的结果,又导致职业生涯贬值。

这究竟是怎么回事?细归纳,不难发现:问题的症结恰恰与名企英才自身的八大优秀职业素养有关,进而表现为四大尴尬。

第一种尴尬――光环消失

有不少这样的名企英才,在进入普通企业后,再也找不到在名牌企业那种自豪的感觉。有一位某名牌企业的三级管理人员,到了一家普通企业,职位晋升为二级经理人,收入也比原来高许多,但他很快发现:在交际活动中,自己报上现职企业的大名,并不怎么引起人们的关注。再回想起过去原在名牌企业时,一说企业“名号”,就会立即引起人们的瞩目,成为公众的焦点。而现在,只有诉说过去英雄史时,才会引起人们的一些兴趣。由此可见企业品牌的力量。这时,他才渐渐明白:原来所有的荣光均来自名牌企业的光环。如今自己摘下光环,却还得靠昔日光环来吸引眼球,就像再婚了还得仰仗前夫的名号,其尴尬程度可想而知。

第二种尴尬――虚度光阴

名牌企业之所以能有社会瞩目的辉煌,是全体员工干出来的!这个干是真干实干。于是人们在这些名牌企业里长期工作时,就养成了马不停蹄的忙碌习惯。一旦换了工作环境,就会立即不适应。一位某名牌企业的三级管理人员,到了另外一家企业任高级管理人员,工作了半年后因为实在享受不了那份清闲,而决然离开了。因为他还很年轻,正是奋斗拼搏的好年华,怎能在清闲中度尽余生?

第三种尴尬――眼里不揉沙

有一位服务主管,在某名牌企业养成了极强的责任心,笃信顾客的需要高于一切,不把顾客问题解决掉,心里总是不踏实。也正是这一点,被一民企老板相中,以翻倍的薪水将其挖走,负责客户服务工作。自然,老板非常认同并支持他的工作,但他入职后才发现企业已积重难返,虽然每个人都认为客户服务十分重要,但是在实际工作中远非这样:他自己的部门里,客户服务电话铃声持续地响,部门员工仍若无其事地闲聊不止;客户问题没有解决,员工到点儿照样下班;甚至争先恐后地离开办公室,生怕被投诉电话缠住……有些客户服务工作需要其它部门的配合,在会上一些经理都说得十分好听,但真正遇到客户的实际问题,往往推来扯去。于是他找到老板反映情况,老板也十分生气,在会上狠狠地批评。而老板又不经常在公司里,于是他的工作更难做了。就这样,他在公司里遭到部门内部的反对、部门之间相互制肘、领导实际支持又不力,导致客户抱怨不断,所有矛盾均指向他,日子实在难熬。于是,年仅26岁血气方刚的他在刚刚上任3个月后又匆匆辞职了。

第四种尴尬――水深火热

凡是有权力的地方,就有可能发生腐败。尤其是民企,由于内部缺乏完善的教育体系和防范监管体系,甚至腐败成风。有位名牌企业的四级经理被聘到一家民企做高级主管,然而却发现企业里存在大量吃拿卡要的现象,严重影响到企业在供货商及众多合作商中的形象,有些人干脆和代理商、经销商串通一气损害公司的利益,这与他过去的企业文化迥然不同。经过深入的了解和观察,他更发现:连某些高级主管也有腐败的嫌疑……腐败在企业内部已经成为风气,甚至成为半公开的秘密。

于是他深感不能在这样的企业再停留:一是怕自己被传染;二是担心企业恶名累及自己的职业名声,所以他在进公司4个多月后悄悄地离开了。他甚至不知道日后该不该把这段工作经历写进自己的职业简历……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