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解除制约释放制造力 长风国际制约管理(TOC)案例(二)

解除制约释放制造力 长风国际制约管理(TOC)案例(二)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文章来源:中国经营报

  “鼓──缓冲

  ──绳子的方法”

  ――从21天到

  11天的改变

  事实上,多年以来,长风对运作上的改善十分重视。例如:1995年就拿取了ISO9000认证。“这些内容很有用,但这些很多企业也做到了,不能说是我们的竞争优势,也解决不了之前说的冲突。”王湛华说。

  所以在实施过程中,TOC生产管理和关键链项目管理就成了长风的主策略。

  当多个项目同时进行,怎样调动这些资源且不出差错,不少企业主都深感头痛。

  这些都是影响高效率生产的瓶颈所在,其结果导致在处理订单上,从发料到出货,长风一向平均需要21天。

  而这一次,实施TOC后所定下的目标是11天要出货。把完工时间大幅减少一半,亦即比竞争对手快一倍,这对所有的制造企业来说,都是相当向往的。

  “从21天到11天的转变,刚开始我还是半信半疑”黄厂长说:“但后来实施以后,我们发觉再也不需要增加人手了。实施八个月以来,没有加人,TOC为公司节省了不必要的巨额开支。”

  咨询公司按照TOC的方法给出了一套名为DBR鼓──缓冲──绳子的方法,听起来摸不到头脑,实际上实施起来非常简单:长风在计算机上编制了一个用EXCEL表格做成的生产排程表,以订单的承诺交货期定出各订单的启动次序、何时发料等,严格控制发料时间。

  这个排程表就是“鼓”,生产线就根据鼓声的节奏进行运作,排程表给让经理人清楚知道各订单的现状:是否到发料期?各部门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有别于以往随便领料,随便发料。

  而且,根据表上的“缓冲”状况,长风可以有的放矢地进行订单跟踪,哪里有问题,就是洞的根源,保证责任到位。排程表给了各部门一个统一的指令,各部门都照着办,令公司团队运作得更加紧凑,排程表增加了各个部门运作的透明度?不论是工作成绩还是失误,都是公开的,一目了然。

  有意思的是,长风的一个员工还介绍道,有一个TOC名词,现在非常深入人心,叫“小鸟必必”(华纳电影公司的一个知名动画片主人公是一只叫“必必”的小鸟,它只有两个动作:要么静止不动,要么快速奔跑),生产在线的所有人都要遵行,那就是当物料到来,马上处理,要快要好,然后交给下一个岗位,没有物料来,就按兵不动,等一等。

  此间,长风还利用TOC关键链软件,画出来的项目网络图,各个任务都有不同颜色,例如红色是关键链,是软件替我们找的一条路径,白色是非关键链,蓝色是缓冲。另外,公司还建立一个互联网网站,将各部门所有任务放进去。例如在广东东莞的样板部,一进入网站,就可以知道:未来七八个星期有什么制样板任务会到来?来自什么订单?先后次序怎样?部门就可以早作准备,有条有理。任务开始了,有关工作人员每天进入网站,输入任务最新进展数据,龙头就会知道项目最新的进展。

  这一系列的调整为理清长风的生产环节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有一个美国的客户,以前曾参观我们的工厂,他给了我们一个评语:生产在线的在制品实在太多了。而在实施TOC后,他再来,发现我们的在制品大幅减少了,十分惊奇,问我们是怎样办到的,这么快”贺厂长说:“现在生产确实畅顺了,例如绣花裁片隔天就可以完成送车间,比以前快了一至两天。查货部门的待查品积压很少,很快就送车间,对比以前快了近半天。现在每天只开一次主管小组工作会议,每次限15分钟,中层人员所经受的压力大减,他们日常不再需要作出那么多决定……而这些,恰恰是实施TOC之前未能做到的。”

  “今天的解决方案就

  是明天的问题所在”

  ――循环改进最薄

  弱的环节

  在这样的实施里面,会碰到什么样的阻力呢?罗镇坤说,工作时间缩短,减少了加班的时间,工人担心工资减低了。而此时王湛华总经理也随之调整了工资计算方法,令工人们的收入基本上没有变动。

  专家认为,这些阻力都是容易克服的。但长风只是制造企业中的一个例子,不同的企业其实都被不同的制约因素所限制,所以也会遭遇不同的阻力。

  在制约因素方面,可能是原料、设备等等,都存在着不同的制约瓶颈。例如某种原材料是约束,就要设法确保原材料的及时供应和充分利用;例如工厂的一台机器是“制约因素”,采取的方法可能是缩短设备调整和操作时间;改进流程;加班;增加操作人员;增加机器等等。

  高德拉特博士告诉记者,在实施TOC时,最重要的是能否找到这个“制约”,然后为制约因素松绑。但当你突破一个约束以后,一定要重新回到第一步,开始新的循环。就像一根链条一样,你改进了其中最薄弱的一环,但又会有下一个环成为最薄弱的,因为“今天的解决方案就是明天的问题所在”(Today’ssolutionistomorrow’s problem),而这这个道理恰恰是企业主所忽视的。

  相关链接

  制约法聚焦五步骤:

  Step1:找出系统的制约因素

  Step2:决定如何挖尽制约因素的潜能

  Step3:令其他一切迁就以上决定

  Step4:为制约因素松绑

  Step5:如果上述步骤已打破原有的制约因素,便回到步骤1,不要让惰性引发系统的制约因素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