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 离职管理四大迷思的四大谜思:员工离职人力资源管理者怎么做(三)

离职管理四大迷思的四大谜思:员工离职人力资源管理者怎么做(三)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人力资源管理培训

文章来源:中外管理   作者:邓羊格

案例:麦肯锡的“校友录”

在这方面,一些世界著名公司的做法非常值得借鉴。麦肯锡公司将员工离职视为“毕业离校”,把离职员工统一编册,称之为“麦肯锡校友录”,其中有很多人成为CEO、高级管理人员、教授和政治家。遍布各行业的麦肯锡校友们为麦肯锡的发展做出了非常大的贡献,很多“毕业”于麦肯锡的“校友”在成为CEO后选择了麦肯锡作为其所在公司的咨询顾问。

另一著名的咨询公司贝恩国际也建立了一个离职员工数据库,存有2000多名离职员工的资料。他们还在人力资源部门设立了“旧雇员关系主管”,专门负责跟踪离职员工的职业生涯变化情况,不断对其离职员工数据库进行更新。贝恩公司定期向那些曾在公司工作的离职员工发送公司内部通讯,定期邀请他们回公司参加一些聚会活动。该公司执行董事汤姆。蒂尔尼曾说过:“人员流失并非坏事。我们吸引了最优秀和最聪明的人才,而这些人往往也是最难留住的。我们的工作是创造有价值的事业,使他们多停留一天、一个月或一年。但如果你认为能永远留住人才,那是愚蠢的。你应该在他们离职之后,继续保持与他们的联系,把他们变成拥护者、客户或商业伙伴。”

相关链接

随便点击一个搜索引擎,关于离职管理的信息就如潮水一般涌出。

依据信息我们整理出两个菜单。你至多把每个信息看成一个果子,因为这些果子真的不太重要。重要的是,你是否能设计出一个健全的系统,一棵健壮的树,把这些果子挂上。树根是你的企业环境、战略及运营模式,树干是你良性运行的人力资源系统,而后,才有这些果子一样的策略。

每个复杂的系统都是由一系列因果关系和影响途径交织而成的。因此,同样的离职结果经常是经由不同的途径实现的。

因此,我们一定要学会系统思考。

主动离职危机自检菜单

员工离职意愿受到组织内部因素、个人特征、外部因素等影响,人力资源部要有专人负责定期分析和评估,通过定期访谈、问卷等形式了解员工对组织内部各种影响因素的看法,同时注意了解员工个人状态以及外部人才市场竞争情况,及时调整公司的人力资源政策。

他是否认同企业的发展战略、企业文化、管理方式?

他是否对公司的发展充满信心?

他是否认为他在公司的地位与他对公司的贡献成正比?

他是否适合目前的岗位?

他的晋升路径是否通畅?

他是否感到公司的制度是公平的?

他的雇主是否违背了心理契约?

他与公司签订的合同是否激励多而约束少?

团队中的领导或对团队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是否表现越来越嚣张?

团队抱怨是否增多并提出更多更高要求?

团队中活动是否频繁?

团队成员与外界接触是否过于密切?

……

主动离职风险防范菜单

如果企业缺乏一个比较稳定的员工队伍支撑,尤其是如果没有对组织保持忠诚的知识型员工的支持,企业将面临被市场淘汰的风险。可以有针对性地采取一些管理策略,将流失风险限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避免风险事故发生或将风险事故发生的概率降至最低,即采取风险的防范措施。

使员工认同公司的价值观和目标,使员工与企业建立“精神契约”关系,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

建立有效的绩效面谈,充分考虑薪酬的对外竞争性、对员工的激励性、薪酬奖惩的公平性。

做好员工职业生涯的规划与开发,提供必要的正式培训,建立一整套面向未来的培养计划。

为研发、技术等专家设立晋升通道。

在内部设立后备人员的培养计划,在外部设立行业关键人才的监测计划。

创建好的企业沟通关系和良好的人员关系,创造一种保持发展及激情的内部环境。

建立一种相互监督制约的工作分担机制,获取客户和业务的某些重要环节和关键权力由公司统一管理。

未经公示而在员工离职时才交予员工阅知的规章制度,对员工不具有约束力。

要求中介机构或推荐人承担被推荐员工在工作中的弄虚作假、失误或违约等行为的间接责任。

对关键人才签订“竞业禁止”协定。

企业应把离职的团队作为自己的外部智囊,与其保持联系,而不是看成敌人。

设立回聘制度。

……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