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战略管理培训 / 战略管理培训:战略决策者心理设定3个参照点作价值区分

战略管理培训:战略决策者心理设定3个参照点作价值区分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战略管理培训

人们做“战略决策时,关注的是结果将带来的幸福感(经济学家的用语是“效用”)。不难发现,一个人的幸福感与其总财富的多少关系并不大,而是和财富的变化密切相关。比如,一个刚刚损失了一半身家的亿万富翁,和一个刚刚身家翻倍的农民工相比,前者的幸福感不会因为其总财富仍远远高于后者而更高。毕竟人不是机器,对幸福的感知是相对的。

  要衡量财富变化,就必须要在“战略决策者心里设定参照点(referencepoint)。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DanielKahneman)和合作者艾默思·特沃斯基(AmosTversky)提出的前景理论(prospecttheory),就是以“现状”为战略决策参照点做出的理论贡献。它以财富的现状作为零点,将其变化分为获益和损失—人们面对收益时会倾向规避风险,而面对损失时则不惜铤而走险。

  不过,在另一些情境中,人们的选择就违背了前景理论的预测。第一,无论是组织还是个人,在面对威胁时经常做出相对固化的应激反应,表现出风险规避;而当感知到机会时反而表现出风险喜好,最为典型的例子是股市或者房市中的追涨杀跌现象。第二,人们在面对“小概率获益+中、高概率损失”时,会赌一把,但在面对“小概率损失+中、高概率获益”时则偏向保守。最后,一些实验表明诸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这种损益史也会影响风险偏好。大多数人属于“得志便猖狂”,刚刚赢了钱便会变得更加冒险,而输钱的人则可能更为保守。

  这些现象表明,在价值的正值区间似乎存在一个区分“获益”与“成功”的参照点,而在价值的负值区间似乎存在一个区分“损失”与“失败”的参照点。我们认为,底线(minimumrequirement,MR)、现状(statusquo,SQ)以及目标(goal,G)是大多数“战略决策者非常关注的三大“战略决策参照点。

  区分战略决策三个参照点只是第一步。接下来,就要按此战略决策三参照点区分出四个区间(表1)。首先,如果某个结果(比如x元)低于底线,意味着“失败”;其次,如果x比现状差,但不低于底线,属于“损失”;第三,x不低于现状,但在目标之下,可谓“获益”;最后,当x达到或超过目标,那才叫“成功”。

  这样的区分看似平常,却有明确的战略决策管理意义。对于一家上市公司而言,达到或超过年度的预期是成功,因为盲目扩张而导致资金链断裂则是失败;在这两者之间和现状的上下波动则为获益或亏损。再来想象一下某个变革(比如调整业务战略和组织变革)推动者如何根据参照点考虑变革可能带来的冲击:让所有人都高兴是不切实际的;冲击到关键人群中一半人的利益也是不可接受的;让大多数人都出现损失,变革者就有极大的风险被赶下台。比较合适的做法是追求让大多数人获益,同时让少数精英分子成功,让极少数极端的改革反对派出局。

  我们的研究进一步证实,当人们面临一项平均收益低于底线的“生死”“战略决策时会选择冒险,“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以死里逃生;当平均收益在获益区间时,则倾向于寻求风险,“放手一搏”以争取成功;当平均收益在损失区间或已进入成功区间,人们更经常的表现是战略决策风险规避,比如为了避免失败而“忍痛割爱”,或为了确保成功而不去冒险追求“大喜”或是“锦上添花”。这些风险“战略决策的偏好也有可能造成偏差和失误。比如,为了成功而忽视了底线,因为满足于现状而不愿改革,或者是成功后不再调整参照点而“晚节不保”,失去创业时的进取精神。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