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场重大的危机发生背后必然集结着利益谋取、媒体监督/攻击、舆论谴责、情绪对抗等等冲突因子,如何对这些冲突进行有效梳理、如何找到危机的核心所在,这是决定中国式危机管理能否成功的关键。
从企业危机等级划分来看,没有什么比置人于死地的产品质量事故更为严重了。在经历市场地位被三星手机超越、销售业绩下滑、全球大裁员等等不利消息之后,“爆炸门”的发生又一次将摩托罗拉拖入危机的重重深渊之中。
任何危机的发生、发展、演变都有其特定的社会背景,作为一起具有典型意义的企业危机事件,MOTO手机的爆炸案既反映出跨国企业在处理中国式危机管理中的得与失,也深刻折射了中国媒体的舆论传播特性、民众的关注焦点等等。而通过对此危机事件的深入分析,我们将可以对中国式危机管理形成更为深入的认识与把握,从中分析中国式危机管理的思维路径何在。
中国式危机管理一、如何将典型事件转化为非典型事件
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企业造成的严重性以及冲击性程度取决于两方面:一是事故本身的性质;二则是媒体对事件的关注程度以及舆论关注的焦点。
而成功危机管理的要点之一就是要化解媒体对危机事件典型性的过分关注,并逐渐将媒体视线引向其他方面,使负面报道慢慢平息,或者是创造新的关注焦点使媒体舆论转向。
当企业发生危机事件时,在确认危机发生确实是企业存在责任之时,企业一方面要坦诚道歉,赢得民众的理解,其次是巧妙地避重就轻,从诸多指责中,主动承认责任较轻的部分,从而有效引开媒体的关注焦点。从这个角度分析,摩托罗拉手机爆炸危机管理的逻辑终点应该是渠道管理失误,而渠道管理失误引发的危机事件属于多方面因素所造成的:既有企业市场监管失误的原因、渠道商的贪图利益的原因、也有不法电池制造商以次充好的原因、消费者贪便宜错误选择的原因。从这个角度看,媒体对摩托罗拉手机爆炸事件的关注很快就会超出摩托罗拉本身,而上升至对企业、渠道商、假冒电池制造商、消费者的消费选择等多角度的思考,舆论关注的分散性则有助于摩托罗拉迅速降低长时间危机报道的负面影响。
把握舆论的关注焦点,弄清危机典型事件与非典型事件的分野线,巧妙引导媒体注意力,这是进行处理中国式危机管理事件关键要点之一。
中国式危机管理二、面对媒体攻击如何启动反传播策略
“我们关注被劣质产品及其配件剥夺的生命,我们也关注逝者亲属的悲伤,我们更关注几十亿手机用户和潜在用户的生命权利……我们试图剖析摩托罗拉,这一昔日业界翘楚为何近期窘状毕露,事故连连……一个人上了天堂,就再也不会回到地上。而一个摩托罗拉消失了,替代它的还有诺基亚、索爱、三星,甚至还有我们的国产品牌波导、联想、夏新。”
正如中国市场环境不断在发生变化一样,中国的媒体环境也经历了一个巨大的变化,媒体传播方式的改变、媒体之间的竞争、媒体市场化的运营都对媒体的社会舆论监督职能提出新挑战——公正、客观、真实的新闻报道立场往往在利益的怂恿下发生偏移,一些媒体带有极强偏向性、主观性地对企业危机事件进行报道,某些时候甚至主动搜罗假新闻、编造负面消息对企业进行要挟。所以,研究中国媒体的传播特性、应对来自媒体的攻击,已经成为企业在中国市场进行危机管理的重要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