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二十年里,人类社会进入了前所未有的知识总量在质与量、深度和广度、内涵和外延诸多方面迅猛扩张迅速飞跃的知识爆炸的时期,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社会发展新阶段。根据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在《1996科学和产业展望》报告中的定义,知识经济是指以知识“智力”资源的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消费)为重要因素的经济。
一、研究目的与研究方法
1.问题提出与研究目的。
在国际经济舞台上,从20世纪80年代以后,直至20世纪90年代,以三星和LG为代表的韩国企业开始追赶日美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末,韩国企业在家电、数码电子等领域无论是技术水平还是市场份额已居世界领先地位。如何对韩国家电企业在国际竞争中的后发现象进行解释?发展中国家的后发企业如何更有效地开展国际营销?针对此,本文立足于跨国公司营销战略案例管理新视角下的微观战略行为研究,选取韩国家电行业中的典型企业——三星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三星)为案例研究对象,集中研究韩国家电企业的国际营销战略案例模式,希望为跨国公司理论在不同国家情境下的理论延伸作一点有益的探索性研究,同时为中国家电企业实施追赶营销战略案例提供可借鉴的蓝本。
2.研究视角与研究方法。
钱德勒在其著名的《无形的手——美国企业界的工业革命》一书中,曾通过历史分析法(MethodologyofHistoricalAnalysis)考察了美国烟草、食品、机械、石油、电气等行业的大型企业的成长历程,得出了“结构追随战略”的著名论断。受其启发,作者主要运用历史分析法来开展此项研究。作者打算采用历史分析法中的归纳战略(InductiveStrategy)(Keiser,1994),对三星制定和实施跨国经营研发营销战略案例的历程进行全景式描述。在对这一后发企业进行研究时,作者同时结合了案例研究分析法。需要说明的是,本文所采用的案例研究中的解释框架注重对实际过程的分析,而非通过事先的假设。因此所采用的方法通常是定性分析,通过对事实和理论上的解释来实现理论上的突破,以实现“从案例建立理论”(Eisenhardt,1989)。为解答以上问题,作者曾6次专程去位于南京市高新技术开发区的三星电子(中国)研发中心,主要采取面对面访谈、档案分析、调查、观察、电话访谈等形式,系统收集三星在研发方面的资料,调研其研发管理体系及其形成历程,并以此为中心进行案例研究。
二、理论框架
发展中国家的企业一般通过渐进式学习来完成产品的自主创新,逐步培养技术成长能力来实施追赶营销战略案例。本研究基于产品的自主创新的视角来研究韩国企业的国际营销战略案例模式,所采用的理论框架来自于韩国LinsuKim教授的研究。
三、案例分析
三星在短短20年间,实现了从后发企业向领先企业的转变,一跃成为涉及电子、金融、机械、化学等众多领域的世界级跨国集团,总资产高达1070亿美元,旗下近20种产品的全球市场占有率居世界之首,2005年品牌价值首超索尼,连续5年被评为“成长最快的五个品牌”之一。作为后发企业,三星独特的技术成长模式和管理经验在哪?通过我们对三星案例的调研及对前人研究的系统梳理,借鉴LinsuKim教授的理论框架,本研究构建了如下技术成长的四阶段演进模式(见表2)。
1.引进准备阶段(1969年至20世纪70年代末)。
三星在早期就树立远大营销战略案例目标,通过与世界级企业合作尽早接触顶尖技术,同时构建内部技术分工协作体系,完善各种配套制度,为技术引进、消化吸收做准备。这一阶段与LinsuKim教授理论框架下的“准备”时期大致相同。二者都强调研发初期的技术积累和不断学习,所采取的技术学习形式均为外出考察交流和技术情报搜集。
2.复制模仿阶段(1974年至1985年7月)。
这一阶段的产品开发以64K和128KDRAM(动态随机存取储存器)为主。三星采取了别具一格的“中间进入”营销战略案例,即并没有从基础技术的研发着手,而是在已经发展到一定阶段(往往是较成熟技术已出现)的技术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创新,直接缩短研发周期,以达到技术赶超目的。三星的“中间进入”战略分为三步走。第一步,率先收购专利技术和生产核心部件的关键技术,目的是尽早缩短与发达国家先进企业在技术上的差距。三星瞄准的是那些有财务危机甚至濒临倒闭的困难企业,这些企业必须手中握有技术专利(虽不算顶尖但仍属一流),三星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收购,使技术转让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强,同时可以大大节省成本;第二步,高薪聘请有工作经验的美国最好的科学家,在现有一流技术基础上,进行分解研究,目标是尽快推出新技术,尽早追上日美企业;第三步,在掌握组装技术的基础上,开始商业化应用,抢先推向市场。这样做的好处是,既可以抢占市场份额,又可以通过市场反馈,改进产品组装工艺。
3.创新模仿阶段(1985年9月至1994年)。
这一阶段的产品开发以1M到256MDRAM为主。与上一阶段的区别在于,三星采用栈式存储器结构,大胆自行投资建立大批量生产系统,通过快速商品化逐步形成大规模生产体系。此时三星的研发营销战略案例意图相当明显:以市场为导向,通过抢占市场份额,巩固市场地位,壮大实力。这也是与LinsuKim教授对现代公司的研究显著不同之处。三星通过“研中学”,对1MDRAM及之后产品的研发成功地消化和吸收了芯片设计和制造技术,而非简单的组装工艺,从而掌握了其复杂的隐性知识。同时,雄厚的技术力量加上巩固的市场地位吸引了更多世界级的营销战略案例联盟对象。
4.创新超越阶段(20世纪90年代中期至今)。
三星的研发营销战略案例此时全面转型,转向服务于品牌战略,而这一战略的最终目标是在多个市场同时维持市场领先地位。新产品开发上强调功能与时尚,比如数字集成技术、经典时尚的外观设计等,同时更加注重响应市场需求,细分客户群体,在产品工艺设计上体现人性化关怀。这样,三星在内部价值链上下游三个方面实现了联动:应用技术为重点的研发、业已成熟的流程化生产体系、全球化营销,并出色地支撑了其整体品牌营销战略案例,吸引了更多一流企业寻求战略联盟,合作开发新应用技术。此时,三星的研发重点全面转向强调工业设计和人性化诉求的应用技术的开发,更多体现的是市场营销需求,并在其整体品牌营销战略案例的指导下成功地实现了战略转型。
四、研究结论与启示
本文运用历史分析法,对三星案例进行了详尽地剖析。至此,基于产品升级的自主创新视角,本研究总结出韩国家电企业的国际营销战略案例模式。该模式可以刻画为:引进准备→复制模仿→改进创新→创新超越,其核心是基于产品升级的自主创新,表现为一个循序渐进的技术学习和积累的演化过程。具体阐述如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