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危机管理所遵循的新原则

企业培训师观点:企业危机管理所遵循的新原则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0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在环境变得异常复杂不可控制的今天,危机随时就可能爆发对企业的日常运作或者企业形象产生较大的冲击。巨额的财富可能因企业危机管理能力的欠缺在一瞬间消失,因此保护财富的能力已经与创造财富的能力来得同等重要。那究竟如何进行危机管理?在危机管理过程中应遵循什么样的原则呢?在教授们看来,虽然并非所有公司危机的程度相当,但处理这些事件都有统一的原则和方法。首先,公司应该在数小时内而非数天内做出回应。公司的回应包括通过多种媒体发表经过深思熟虑的道歉词,并且提出部分补救措施以避免事件再次发生。

  这中间的风险非常高。如果公司能正确处理这些事件将得以继续保持良好声誉。而如果在危机出现后长时间才做出回应,顾客对公司的印象可能会留下永久性的伤疤。专家们指出,当代社会的不同之处在于互联网和全球化大幅加快了信息的传播速度。这也表示不管口碑是好还是坏,其传播速度和广度都远超从前。

  危机管理—战略先行

  进行危机管理首要做的工作就是树立危机意识,进而形成危机观念与危机思想。没有危机意识就不会改变的动力,也不会有强大的执行力。正是因为“每天都如履薄冰、每天都战战兢兢”,才有海尔的今天;正是因为“我们离破产永远都只有十八个月”,才有了不可战胜的微软。危机观念是危机意识的整合和提升,危机思想是危机观念的丰富以及体系化,形成足以指导危机管理实践的思想体系。当然不仅仅领导人要有危机意识、危机观念以及危机思想,所有的员工都应具备危机意识、危机观念以及危机思想。光有领导人具备,员工不具备,危机管理是不可能取得成功的。而要想让员工也具备危机意识、危机观念以及危机思想,企业必须具备一整套制度以及培训机制。

  危机管理—制度保障

  在多年的危机管理咨询以及培训中,我发现一个问题:相当多的企业不出问题不会想到危机管理,当危机出现后,他才会想到危机管理。其实,这是个很大的误区。因为无论企业怎么应对,危机都已经发生,都会对企业的影响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我在前面也强调过,危机管理的最高境界是让危机不发生,而要想让危机不发生,企业必须有一整套危机预防的制度;而要想让危机来临时很从容应对,必须有危机应对的流程与方式;要想在危机发生后很好修复企业形象,必须有形象恢复管理的制度。

  这就引出了危机管理的第二个原则:制度保障原则。危机管理的知识是需要学习的、技能是需要训练的,但比这些更重要的是日常危机管理制度的建设。只有制度才能让企业以不变应万变,在危机来临时有条不紊的应对。很多经理人也知道危机管理的重要性,但并没有落实到制度上。以至于学了很多危机管理知识,但在危机来临时还是非常紊乱。

  危机管理—预防第一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防微杜渐”、“防范大于救灾”等古人的生存智慧对危机管理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蔡桓公为什么死亡?最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听信扁鹊的话,在患病初期没有采取措施避免病情的进一步恶化,存在侥幸心理。侥幸心理是企业在危机管理中的一个重要误区。很多经理人不愿意花很少的钱预防,正是因为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危机不会发生。一旦拥有这样的心态是非常可怕的,往往会花大量的钱可能是预防费用的十倍甚至百倍去治疗,这是得不偿失的。
法学与商业伦理学教授建议为了对永无休止的网络上的是是非非保持足够的机敏,公司必须成立一个小组专攻危机管理传播问题,那也是该小组的唯一职责。该小组可以快速地根据情况定制公司的回应,并且规避企业官僚主义的影响。唐纳森称面对危机时,公司首席执行官不可能请公司律师提供建议,因为那样会降低整个沟通流程的速度。“公司必须接受批评职责,扫清所有问题并且往下发展。那就表示可以让公司律师参与其中,但即使在公司回应可能会引起责任问题时也要对他们说‘不’。”

  危机管理—全局利益

  危机发生后,必然对组织的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产生威胁,也会面临利益取舍的抉择。危机发生后,事态不明朗、局势不清晰,在做决策时往往瞻前顾后、游离不定。组织领导者决策时必须以全局利益为先,局部利益服从全局利益。前面讲到的乔致庸,当知道客户抱怨后,决定将那批胡麻油以每斤一文的价钱卖给人做灯油,只要到通顺店买过胡麻油的客人,都可以到店里全额退银子;不但如此,还要九折卖给他们不掺假的胡麻油。用李掌柜的话说,亏大了,但乔致庸并不在意。这样做会有一定的损失,但这样做却换回了顾客的信赖。

  危机管理—勇于担责

  危机降临时,组织要想获得长远的发展,必须勇于担起相应的责任。勇于担责原则主要体现在三点:一是对利益相关者负责,坚持公众利益至上,维系与保证公众的合法权益;当危机发生后,应当维护公众的最大利益而不是自身利益;二是对事实负责,实事求是,避免欺骗、隐瞒;2009年11月份发生的南京儿童医院徐宝宝死亡案中,南京儿童医院之所以陷入如此被动的局面,是因为其开始坚称当事医生毛晓君没有玩游戏,徐宝宝的母亲也没有下跪;而事实恰恰相反;三是做好补偿工作,这种补偿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补偿,也包括心理上的安慰。我发现很多企业会做物质上的补偿,对受害者心理上的安慰做的不够。经理人务必记住一点:心理上的安慰会显得企业更具人性化,更让受害者感觉到温暖,足够多的人性化关怀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受害者“狮子大开口”似的物质赔偿要求。

  任何恢复声誉的关键点就在于道歉必须是可信的。市场营销学教授认为有三个关键因素可以确保道歉起到效果:必须由首席执行官来发布信息,必须拟出问题解决方案,并且必须提供一些补偿措施。“最初的反应是最重要的,”她说。“基本建议就是承认错误,并且尽量不要表现出过于自我保护,推脱责任。直接面对问题,承认并平息问题,并且考虑进行金钱补偿。同时,也要根据错误的程度来定制你的回应。”

  危机管理—积极主动

  组织只有主动起来,才能掌握化解危机的主动权,主要有以下三方面工作:一是直面危机,心态要冷静要镇定不要慌张,运用集体的智慧甚至是外脑智慧比如说公关公司、咨询公司的智慧来应对危机;二是迅速反应(最好在8小时内),深入危机第一线,及时查找根源,寻求危机源头,公布事实真相,制定解决危机的步骤;三是调动内部所有员工的积极性、全员公关、明确各部门的权责,制定口径,统一对外。

  法学与商业伦理学教授说,换而言之,“逐步积累大量的信誉”对于公司而言非常有益。邓菲研究企业社会责任(CSR),以及CSR是否对于经营业绩存在影响。“在公司是否应该投资于善事并且参与慈善事业上存在分歧”“我的看法是如果公司某方面犯错了,可以借此来增强社会信用。”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