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国家质检总局“三定方案”的公布,社会各方对下一步的名牌战略和名牌评价工作十分关注。日前,本报记者就读者关心的问题对中国名牌战略推进委员会秘书处负责人进行了专访。
记者:这次社会关注的焦点,首先是有关职能部门的职责调整问题。因此,想先请您就国家质检总局的“三定方案”谈谈看法。
答:很高兴借助这样的采访机会,谈谈个人在这方面的看法,参与探讨与交流。
今年国务院刚刚颁布的关于质检总局的“三定方案”,就名牌问题,有两点十分明确。第一,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名牌发展战略。2001年国家质检总局成立时,国务院在其“三定方案”中就赋予了总局这一职能,这次“三定方案”继续明确这一职能,表明还须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并且企业在其中具有重要作用。第二,企业部门不能再直接办理有关名牌的评价活动。推进名牌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项:一是制订推进名牌战略的方针政策和发展规划,二是培育自主品牌,对名牌进行表彰,鼓励和宣传名牌产品,三是对名牌产品进行保护。
这次国务院“三定方案”要求质检总局不再直接办理与名牌评价有关的活动,体现了企业职能转变的方向,即由注重微观事务向注重宏观指导转变,同时,也有利于动员社会力量和各方面积极参与。
记者:为什么企业部门仍然需要负起推动名牌战略的职能呢?
答:这是中国发展的需要,是国情的需要。中国要在国际分工和财富分配格局中处于有利地位,需要一大批像可口可乐、奔驰、波音这样的国际大品牌,但现实情况是中国没有。大量贴牌产品出口的是劳动力、资源和环境。这就是小平同志在南巡讲话中强调:“我们应该有自己的拳头产品,创出我们中国自己的名牌,否则就要受人欺负”的道理,也是1996年国务院在颁布的《质量振兴纲要》中明确提出“实施名牌战略”的道理。
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自主品牌建设虽然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处于从属和追赶的位置,要迅速改变品牌弱势状况,就必须加大企业的扶持力度,这是世界上发展中国家赶上发达国家的共同经验。由于时代背景不同,如果让中国的品牌像西方国家那样走自发形成的道路,在大公司、大品牌林立的现实情况下,不仅十分困难,而且道路将异常漫长,这是中国国情所不允许的。所以,党的十七大明确指出:“鼓励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企业集团,加快培育我国的跨国公司和国际知名品牌。”这就是企业部门要具有推进名牌战略职能的原因,也是宣传、表彰名牌产品,引导企业争创世界名牌的原因。
这些年的实践表明,实施名牌发展战略,有力地宣传了我国的优秀企业和品牌,促进了生产要素向优势和优良品牌流动,优化了资源配置,壮大了企业的生产规模和自主创新的实力,提升了我国企业品牌的竞争力,同时也为消费者介绍了一批质量好的产品。它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好措施,受到了广大企业、消费者和地方企业的欢迎。目前,包括西藏在内的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成立了名牌推进机构,出台了有关推进政策。
记者:推进名牌战略没有问题,但是为什么要进行名牌评价、表彰,它的目的是什么?有没有法律依据?
答:评价是为了表彰和宣传。表彰和宣传的目的是引导企业走名牌兴企的道路。中国名牌评价坚持不收费,公开透明,科学公正,坚持严格的程序、纪律和监督等等,都清楚地表明了这一目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规定:“国家鼓励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企业达到或超过企业标准和国际标准,对产品质量管理先进和产品质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对名牌及其生产企业进行表彰,是鼓励的具体形式,符合产品质量法的要求和立法精神。
在更深层次上,关键是要看它符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如果不符合,即使合法的,也得改,包括法律本身。首先,名牌评价、表彰是着眼于提升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实力,采取的方式是引导,并未破坏公平竞争的市场规则。从实力角度看,市场本身就无公平可言,因为市场上从来就是靠实力说话。国外的大公司、大品牌是重量级运动员,我们的公司和品牌是轻量级,却要按照同一种规则来对打,这公平吗?我们采取鼓励措施来增强我国企业和产品的竞争实力,又有什么不对呢?
况且,美国、日本、欧盟等也都在这么做,他们都有质量奖。美国的国家质量奖不仅有国会立法和企业拨款,而且总统还要亲自出席每年颁奖仪式并发表讲话,支持企业的力度比我国还要大。这与我国表彰名牌生产企业有什么本质区别呢?美国是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鼓励的力度尚且这么大,我国为什么就不能加大鼓励的力度呢?作为发展中国家,我认为力度应该更大。
对比中外企业采用表彰办法扶持本国企业发展的情况,尽管各不相同,但却有三个相同之处:首先,是表彰企业在质量管理、技术进步、开拓市场方面取得的成绩;其次,对被表彰企业是一种极大的鼓励;第三,对其他企业是一种导向,表明企业鼓励和希望企业这么做。企业采取引导的办法,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
记者:任何事情都要做到名正言顺,为此,我想请你谈一谈市场和消费者决定名牌与评价的关系,因为这个关系涉及到评价工作能否立足的根本。
答:任何名牌,都是由市场决定的,由消费者说了算,这条必须坚持。只有消费者认为你的产品质量好,有信誉,满意度高,钟爱你的产品,才能成为名牌。所以名牌不是评出来的。争创名牌,眼睛就要盯住市场,盯住消费者,这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
当然,市场和消费者认可的名牌既然是一种客观存在,我们就可以认识它,反映它,就像我们能够认识客观规律一样。不仅如此,我们还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推动事物朝着客观规律发展的方向前进。评价名牌也是这样,首先是反映市场和消费者的认可,然后通过表彰进一步宣传它,推它一把,使它更快地做大做强。消费者认可与评价是客观存在与主观反映的关系,这里的关键,在于主观必须正确地反映客观,即评出市场和消费者真正认可的产品。
记者:如何解决这个关键问题呢?
答:只要坚持以市场评价为基础,做到主客观一致,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关键是要建立能够反映市场和消费者意愿的指标体系,坚持科学的评价程序和办法,执行严格的评价纪律并加强监督。
在过去的8年中,我们不断完善评价机制,坚持企业自愿申请,科学、公正、公平、公开,不搞终身制,不向企业收费,不增加企业负担的原则,设置了科学的评价指标,加强了对中国名牌产品的监督管理。从已经表彰的1957个中国名牌产品和10个中国世界名牌产品看,比较准确地反映客观实际是能够做到的。再加上不搞终身制,对落伍的,出现重大问题的,淘汰掉,取消称号,就会使中国名牌产品始终保持市场决定这一根本属性。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企业自愿申请表格的第一页,我们印上了不收费,“十严禁”纪律,不搞任何形式的摊派赞助,要求企业坚决抵制腐败和不正之风,并要求企业法定代表人签字保证看过,这也是保证公平公正的一条重要措施。
记者:您提到,名牌评价是推进战略的一个内容,企业部门不直接参与,有利于调动社会各界的力量和参与的积极性。那么,从企业部门到社会其他方面,应该怎么做?
答:我认为,作为企业部门,当前的任务是坚持大力推进名牌战略,坚决落实国务院三定方案关于职能调整的要求。国家质检总局已经提出、公布了立即落实的具体措施,其内容和实质,都指向不再直接办理有关评价活动。同时,质检总局表示还在进一步征求各方面意见,研究如何进一步贯彻好调整要求,进一步加快我国品牌建设的步伐。
推进名牌战略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参与,名牌的规划、培育、创新、表彰、宣传、保护需要企业、企业和全社会共同努力。企业要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学会、协会等社团组织要积极帮助,新闻媒体要加强宣传我国的优秀企业和优良品牌,广大消费者要用“知我品牌、爱我品牌、用我品牌”的实际行动积极参与和支持,企业则要大力推动,努力营造有利于自主品牌成长壮大的发展环境。中国品牌在世界上崛起之时,就是我们国家的崛起之日。让我们共同为这个时刻的早日到来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