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尔街日报
在说到目前的经济统计数据时,如今有一种观点认为,不太差就等于是好。不过,在触底这个问题上又要另当别论──到底有什么能让增长提升一档速度呢?
在地区贸易、波罗的海干散货航运指数和一些大宗商品价格闪烁着生命的火花之际,希望大部分都寄托在中国为首的企业支出和其他刺激措施上。然而,对亚洲出口型经济体来说,可持续复苏的故事中有着一个巨大的窟窿──半死不活的全球贸易。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日本的成功一直是建立于在全球范围出售高价、高端商品之上,该国被二战以来最严重的一场经济萎缩所击倒。今年一季度,日本经济修正后的年率化萎缩幅度为14.2%。
经济衰退对日本来说并不陌生,但上周我在游览东京的途中却发现这次的衰退显示出一些新的“痛苦症状”。很多餐馆的寿司大幅降价,甚至是上等肥厚多汁的金枪鱼寿司也不例外。此外,还出现了外国英语老师为提振业务在街头叫卖5分钟免费课程的少有场面。
不过,在其他地方,高端商店伊势丹(Isetan)百货商店看起来依然是一派繁忙景象。
自10多年前我首次游览日本以来,我总是发现难以用日本外在的经济成就和有节制的繁荣来抹消多年衰退的痕迹──无论是建筑物的工艺,餐馆的生意兴隆,抑或是超前西方多年的移动通信产业。
诚然,国内生产总值难以准确反映出上述这些现象,就像你无法从香港“注水”的GDP中想像出定价过高的破旧混凝土居住区一样。
日本是否可能在低估自己的增长,还是它只是更有兴趣保持传统的日本生活方式?抑或是所有的比较仍因使用1989年泡沫时期不足信的数据作为基准而失真了?
不过,一个令人难以辩驳的统计数据是,美林(MerrillLynch)的数据显示,制造业目前的开工率为60%。现在谁还会买日本的汽车、照相机和平板电视?如果出口市场不能很快好转,通过放宽对经济的监管来刺激增长的压力就会上升。
变化有可能会很缓慢,在这种情况下,去日本观光或许比去日本投资更明智。既然国际航空枢纽羽田机场已经开始运营,到日本观光应该会变得更加便利──原因是与成田机场不同,羽田机场实际上就在东京。
与亚洲其他国家一样,日本将密切关注中国的统计数据,看看中国庞大的刺激措施将对中国经济和整个地区带来何种程度的提振。
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人民币4万亿元(合5,850亿美元)的刺激支出已经不出所料地转化成了固定投资的增长。1-5月份的最新数据显示,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2.9%。但出口仍没有好消息。
5月份中国出口额较上年同期下滑26.4%,仍快于4月份22.6%的下滑速度。
进口也出现了下滑,不过好消息是较上月有所增长。这种态势显示,中国的内需(而非对美国和欧洲的转口贸易)在推动着亚洲出口复苏,很可能还提振了大宗商品价格。台湾和新加坡等亚洲出口相关经济体因而从中获益。
问题是,随着下半年的到来,中国的“弹药库”中准备了多少新的刺激资金和支出?我们还应该记住,尽管中国经济规模庞大,但仍只占了全球GDP的8%。
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CSFB)一直主张“W型”复苏,他们说中国的出口仍与欧美的命运密切相关。他们还说,私人投资不太可能扭转颓势,避免经济再次下滑。
鉴于中国消费的复原能力极强,里昂证券(亚洲)(CLSA)对中国增长前景更为乐观,原因是减税、汽车购置补贴、以及其他支持农村居民收入和农村地区销售的企业措施。他们预计中国将继续展示“计划经济的牵引力”,这听起来像是“相信企业”。
值得一提的是,一些中国大陆官员看起来没有这么有信心。银监会主席刘明康近几天警告说,人们需要问一问经济中出现的积极迹象是否是真实的。他特别提到了房地产行业,毫无疑问,监管者要从一定程度上注意今后可能出现的不良贷款问题。
在欧美消费缺乏早期复苏迹象的情况下,实际上,重要的是企业支出。
那么,你在分配资产的时候应该把赌注押在哪个国家的身上呢?中国至少现在看起来仍有大量的“弹药”,而对美国、日本和英国,你却不能这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