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战略管理培训 / 战略管理培训:顾云昌对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的分析(五)

战略管理培训:顾云昌对房地产市场发展态势的分析(五)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战略管理培训

10、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较快发展的几点建议。

中国宏观经济要求,房地产业从过去几年快速乃至高速发展(投资增速25%以上)的轨道,转入今后平稳较快发展的轨道。

一个持续健康发展的房地产市场,要在投资增速下降的情况下,仍然保持供略大于求,仍然保持价格基本平稳。

明年,后年,以后数年的中国总体房地产市场和各城市房地产市场,能否都实现上述市场态势,是对中国各级企业和主管部门的考验。由于房地产市场是一个“区域性市场”,供求变化各异房价的升降不同。因此,调控房价的重任很大程度地落在各城市企业和主管部门的身上。

我们建议,各地在调控房价时,可采取以下措施:

1)高度关注房地产市场供求变化,特别要经常地注意房价的变化。包括商品房预售价格、二手房交易价格以及租金价格的变化。及时、全面地向社会发布准确信息,引导各个方面,实现供求总量的基本平衡,供求结构的基本合理。

2)重视利率杠杆的调控作用。通过贷款利率逐步放开等灵活、有效的金融手段调控供求关系。

3)商品房特别是普通商品住宅开发用地应予以保证,尽量做到提前、充足。开发用地的供应既要有时间的提前,又要有供应量的充足。从长远发展看,商品房开发用地总是要不断供应和增量的,根据城市化和人居水平的提升,每个时期都有总量要求,与其“饥饿性”供应不如“提前性”和“饱和性”供地。“饱和性”供地,可以减轻地价上升的压力。而“饥饿性”供地易引发地价上升。这方面可从前几年的广州房地产市场和杭州房地产市场分别佐证。特别强调的是,不必担心房地产开发用地的浪费,这是因为,首先开发商为了得到高的回报,一般只会通过提升容积率来节约用地;其次既使在短期内有些楼盘会有积压现象,但由于中国房地产从长远看总量远远不足,消化不成问题;最后买方市场需要一部分剩余产品,只有供大于求,才能形成竞争,而只有较充分的竞争,才能产出更好的产品和提升开发效益。

4)各地要想方设法加快盘活和开发存量土地,二手房市场也要进一步加快发展,使存量得到充分利用,从而有效放大土地和房屋市场供应量,平衡未来的供求关系。

5)继续控制房屋拆迁规模和进度,放慢住房被动需求的释放速度,同时,也需要不断提升拆迁管理水平,加快开发进展速度。

6)在房地产投资性需求,特别是炒楼比例大,造成房价攀升过快,房价过高的城市,要高度警惕和防止泡沫的进一步加大,要通过经济的、法律的、行政的多种手段限制炒楼,抑制投资性需求,调整供求关系。

7)既要防止“泡沫性过热”,又要防止“盲目性过热”。上面我们主要讨论和分析的是泡沫性过热的问题,其表现是市场供不应求,房价上升,产生泡沫,越吹越大,最终可能由于社会购买力无法支撑居高不下的房价,而出现抛楼,导致泡沫破裂和崩盘。实际上,在房地产市场还容易出现“盲目性过热”,其表现为供大于求,房价下跌,空置房积压增多,造成闲置和浪费。在今年前三季度的市场上,“商铺热”热度不减,由此出现的商业营业用房空置面积同比增长20.3%,占商品房空置总面积四分之一强的情况,应当引起各地高度关注。盲目开发商业地产,热衷于建造高档商场、购物中心,多来自于盈利的冲动,因为同地段、同楼盘的商铺价格可以卖到住宅价格的3-5倍。建议各地及时公布商铺经营和供求信息,指出开发和个人投资商业中存在的风险,同时,从供地和项目审批上把好关,防止商铺尤其是高档、大型商业设施的进一步过热开发。

8)在上海、北京等境外热钱涌入房地产市场,投资房地产比例较高的城市,要关注汇率可能发生变化――即因人民币升值,可能会促使一部份购房者抛售房屋――使现时的房屋需求变为房屋供给,导致供求关系出现激烈变化。对此要作好预案准备。

11、房地产市场调控目标:房价慢慢涨,楼市年年旺。

在加快城市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的中国房地产市场,比较理想的状况应当是“房价慢慢涨”。那是因为,土地资源的稀缺引起的地价上升,商品房品质的不断提升引起的成本加大,特别是房地产需求的持续旺盛,都有可能使“房价慢慢涨”,除非整个宏观经济出了问题或者有突发事件(比如战争)的发生。持续的房价快速上涨会带来房地产市场泡沫破裂甚至崩盘的危险,会带来许多经济和社会问题,应当尽可避免。

“房价慢慢涨”,要求房价的涨幅最好能低于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GDP的增长速度;或者始终能在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曲线上下波动,让房价收入比始终控制在合理的范围内,既保持房地产市场的持续兴旺,又促进人民住房条件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