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蒲公英一样,员工在一个企业呆久了,他毕竟会脱离母体在外面成就一番事业!当前,很多老板说做生意累,做得不开心,问及原因,市场环境恶化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在人员管理上花费了大量的心血,但效果很差,用一句话概括是“优秀的留不住,留住的不优秀”。人员管理不好,意味着没人帮着自己赚钱,BOSS当然要累心了。其实管不好员工,很多问题主要出在BOSS身上,运用马云的话,员工犯错,老板要先检讨!归纳起来,在民营企业管理过程中,民营企业管理经常陷入的管理误区主要包括以下7个方面。
民营企业管理误区一:“宠”
【案例】BOSS为了刺激员工的积极性,对员工几乎是有求必应,甚至有个员工说:“BOSS,我今天看到一条比较好看的腰带”,BOSS马上说“一条腰带,小意思,公司给你报销”。除此之外,BOSS经常带着员工到外面吃饭;看到员工晚上送货回来很晚,BOSS也不忍心把员工留下来一起清点货物。但这番苦心,并没有换来员工的“以业绩相报”,反而有个员工利用BOSS不点货的空子偷货。这让BOSS是气愤。
【点评】中国有句古话叫“慈不掌兵,义不养财”,意思是太仁慈了,不适合带领士兵作战;《左传》里有一个非常经典的故事。孙子和吴王的故事,有兴趣的朋友可以去百度一下“慈不掌兵,义不养财”。做人难,做个优秀的民营企业经理人更难,特别是担任管理职务的中层干部,他们往往会遇到孙武这样的问题,制定一些政策出来,在推行的时候却因为触及了一些人的旧有利益而无法施展,而此时,作为一名明智的经理人,必须坚持正确的原则。团队最重要的是执行力,而执行力就是要有明确的法规,员工错了就要罚,对了就要赏。我们说激励员工是必要的,但凡事都有个度,激励过度反而就是没了激励。
民营企业管理误区二:“防”
【案例】公司有位员工,他做得比较出众,BOSS也很看重他,让他负责一些重要的客户。在和厂家、酒店谈生意时,他逐渐了解到酒的进货价、出货价,BOSS从中的利润空间,随着客户的增多,他直接和厂家取得了联系。由于知道了BOSS的利润空间,他就给厂家开出了优厚的条件,最终把BOSS终取而代之,成为这个产品的代理商。做了BOSS之后,他同样怕员工像他一样将他取而代之,因此对员工处处设防,不让员工接触一些专业的期刊,就怕员工从中掌握信息,直接和厂家联系。当然他这么做,也很累,因为睡觉他都要睁着一只眼。
【点评】现在是个信息开放的时代,如果员工真的想和厂家联系,那么怎么也能联系上,防是防不住的,除非李经理开掉所有员工,自己做销售。像他这样防员工的经销商并不在少数,比如在员工拜访客户时,有的BOSS没事开着车进行巡查;有的BOSS在办公室装监视系统等等。其实这样员工不舒服,BOSS自己也不舒服,何必如光明正大的让员工发挥自己的能力,说白了如果自己有驾驭员工的能力,员工还是愿意在你这里效力,如果自己本身没有能力,即使防或不防,员工都会流失掉。
民营企业管理误区三:“砸”
【案例】BOSS认为激励员工就是要靠钱来“砸”。有钱能使鬼推磨,有的时候还会出现“有钱能使磨推鬼”,磨都能推鬼了,何况人呢?于是BOSS对员工宣布:只要努力干,年底每人都有丰厚的奖金,最少的也能拿2万块。BOSS想,有了年底奖金的诱惑,肯定能留住员工了,至少为了拿到年底奖金,也得干一年吧。况且如果有中途离职的,我不发年底奖金,对员工也是个牵制。但没想到,过了两个月,有三个员工离开了公司。
【点评】BOSS们都有个固有的思维“你干完多少,我就给你多少”,而员工大多想的是“你给我多少,我就干多少”。这就象先有鸡后有蛋,还是先有蛋后有鸡一样,难以说明谁对谁错。BOSS在管理员工方面存在两个误区:一是把薪酬需求看作员工的唯一需求,实际上一个员工在获得必要的薪酬外,还有其他需求,包括:受到尊重、感受信任、价值实现、机会拥有、丰厚回报,这五点是利朗公司董事长王良星总结的,对人最具诱惑力的需求。二是薪酬设置不合理,即把底薪压得很低,把年终奖设得很高。薪酬是激励员工的一个方面,但不是全部,因为作为一个个体,每个员工的需求不同,多和员工沟通,发现其内在需求,加以引导,往往比用钱来“砸”员工要好。
民营企业管理误区四:“拖”
【案例】BOSS和员工产生了冲突,要离职了。BOSS想,这小子不但给公司造成了损失,还影响了团队和谐,走就走吧。当员工要结清工资时,BOSS说“你给公司带来了损失,按照公司规定,是不能给你结算整月工资的”,结果这个员工和BOSS争辩无果之后,愤然离开。之后几天,这个员工总来找BOSS索要工资,BOSS也索性“拖”下去,不是去出差就是去开会。结果这名员工拿不到工资,就告诉自己的朋友们说这家公司不正规,不要到那里去工作了,这让BOSS在以后的招聘时,受到了很大影响。
【点评】员工离职是正常的现象,而拖欠员工工资是个不明智的选择。从案例中看,BOSS是坚持了公司的制度,但处理方式欠妥当。BOSS看似减少了公司损失,没有发放全额工资。实际上这样损失更大:一是对现有任职员工造成了影响,是不是自己离职,也不会拿到足额工资呢?二是该员工的不利言论传播,影响了公司名誉。好聚就要好散,即使受点损失,日后交个朋友,总比树个对手要好。
民营企业管理误区五:“骂”
【案例】情绪化的BOSS,心情好的时候,把员工当成兄弟;心情不好的时候,如果员工出现一点错误,也会劈头盖脸的骂上一顿。第二天,员工很失落,BOSS的心情又好了,对这个员工又是和颜悦色,这样弄得员工情绪也很不稳定。有的时候,BOSS也想控制一下自己的情绪,但是每天要处理很多问题,遇到一些变故,所以这个毛病一直没改,BOSS的情绪化也让员工的心态不稳定,因此公司业绩一直没有提升。
【点评】从古至今,管理都是一个难题。管的好不好,能不能让员工为人效力,关键取决于BOSS的心胸和气度。如果生意做大了,但BOSS的心胸没有扩大,那么管理必然会出问题。作为一个BOSS,首先要能发现员工的优点,而不是一上来就抓住员工的缺点。有很多BOSS喜欢根据自己的好恶,把员工进行划分,分成三六九等,然后分别对待,再加上自己的不定的情绪,所以很难管理好员工。可以说,BOSS的心态就决定了管理的效果。另外,员工也是人,也希望获得领导的尊重和认可,因此“骂”员工是管理的大忌。
民营企业管理误区六:“催”
【案例】BOSS招聘了一批员工,由于公司规模比较小,因此对员工也没有一个系统的培训,完全靠员工自己摸索。在这种情况下,员工执行力很差,能力没有提到。最让BOSS头疼是,这些员工很懒散,也没有创新思维,遇到事情首先是推诿,BOSS只好把大部分精力用在催促员工身上,让他们每天保持积极性,但是效果很一般。
【点评】很多经销商公司由于自身实力小,缺乏健全的人事部门,因此对员工就缺少培训,员工成长自然就慢了。作为BOSS虽然对业务很精通,但有的不愿意把时间花在对员工的培训上,而是希望员工每天去跑,一天也不休息,认为这样自己的费用花得才值。实际上,这样是欲速则不达,因为员工工作效率低,能力差,那最终也会影响工作进程,因此BOSS要花多点时间在员工身上,而不是压榨员工的工作时间。“催”是个手段,不能解决根本问题。与其让员工把市场做死,不如把时间用在对员工的培养上更划算。
民营企业管理误区七:“闲”
【案例】BOSS手底下有一名员工,能力还可以,但因为意见不同和BOSS发生了一点小矛盾,BOSS怀恨在心,该员工也没有放在心上。渐渐的该员工发现要自己做的事情慢慢上了,和同事之间的配合也显得不是那么融洽的,后来才得知自己被BOSS穿了小鞋,现在正在逐渐被边缘化,BOSS就是想让这位员工闲死,自己自动离职。后来这位员工实在是没有事情做,就辞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