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经营中也有类似的效应存在,比如,明明某个企业不缺资金,但是每天还是有投资商挤破头地想再投一点;而对于那些缺钱的企业,需要面对的就往往是银行、借贷方的催债,简直是雪上加霜。我们周围还会存在这样的想象;越强大的企业吸纳的人才就越多,外面的人才还会源源不断地来投奔,规模不大的的企业本就缺人,人才还要不停地流失。
我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其实倒过来,性格的改变也可以让自己的命运发生改变,而想要改变自己的性格,首先要改变的是自己的习惯。于是我们得出了这样的公式:改变习惯-改变性格-改变命运。成为高效能的人士是这样,做公司也是如此。
如果一个公司或者个人已经陷入了负循环,那么想要跳出马太效应的怪圈,要做好以下几点:
企业管理措施一、积极主动。
小企业缺品牌、缺钱、缺人、缺生意,越缺这些资源,客户就越容易对其产生不信任,也就越不易得到生意机会。这时需要做的是找准细分领域,积极地把每一件小事扎实做好。
企业管理措施二、以终为始。
一个企业要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才可能脱离原地打转的怪圈,不会沦为一个朝不保夕的机会型成功企业,而是让成功成为稳定可积累的企业资源。
企业管理措施三、要事第一。
做企业需要清楚地了解哪些事重要,哪些事不重要,这样才能将时间花在正确的地方。记住,这也意味着需要远离自己的舒适圈,投身于自己本不喜欢、或竞争压力大的任务。
企业管理措施四、建立双赢思维。
一个健康的企业应寻求互惠的合作。在商务谈判中往往有无法达成双赢的情况,此时记住“不成交”可能才是最佳的选择。在发展企业文化时,要奖励员工中的双赢行为,避免无意中奖励单赢行为。
企业管理措施五、知彼解己。
这个话与孔子的“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有先去理解别人,然后才能得到理解。史蒂芬·柯维认为这种企业管理措施是人际关系中最重要的原则,有效聆听不是简单的附和,而是要以自身经历去体验别人的话。所谓“体悟”,由来如此。
企业管理措施六、统合综效。
通过彼此信任的交流,寻求平衡个人差异的途径,创造出一个大于各部分之和的整体。通过相互信任和理解,人们可以发现比个人单独解决更有效的群策方案,并最终解决矛盾。
企业管理措施七、组织的不断更新。
从工作中抽点时间出来,通过在身体、心智、精神方面的自我更新来构筑生产力。对企业则需要不断地学习和自我反刍,才能够把组织经验和知识贯彻到企业的每个机体中去。
当企业做到了以上的“七习惯”,就一定能够尽快脱离负向的马太效应,进入马太效应的正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