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家族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企业培训师观点:家族企业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在中国,关于民营家族企业的报道与激辩也频频见诸各大媒体,然而,中国的民营家族企业却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新希望、金蝶、方太等一批家族企业的兴起与稳步发展让人们看到了民族企业走向世界的希望,而德隆系”类家族企业”从辉煌到没落的轨迹又在人们心中投下沉重的阴影……

  这一切,给中国的民营企业提出了一个严肃的话题:既然沃尔玛、福特能够长盛不衰,为何中国的民营企业却是悲喜两重天?中国的民营企业是否该坚持走家族化的道路?路在何方?你知道家族企业需要什么要的文化?家族企业在管理存在什么样的弊端?家族企业如何寻找职业经理人?如何躲过家族企业的三代之痒?如何让家族企业“制造”财富“二世”?

  一、家族企业管理的四条准则

  管理大师杜拉克认为,因为杜邦深谙家族企业管理的基本规则:只有家族服务于企业,企业与家族才能生存和有美好的前程。比如,杜邦家族的所有男性都要从公司的最底层做起。家族成员在工作了五六年后,家族的四五个长辈都要认真考核他的绩效。如果考核结果说明他不能胜任高级管理的职位,他就会被体面地免职。杜拉克曾经提出了家族企业管理的四条准则:

  1、家族成员不得在企业中任职,除非他们和非家族成员一样能干,工作上也一样努力。

  2、无论在公司的管理层中有多少家族成员,无论他们多么能干,总是有一个高级职位要由不是家族成员的外人来担任。

  3、家族管理的企业越来越需要在关键岗位上使用不是家族成员的专业人士。

  4、让局外人决定接班人问题。

  面临的成长与可持续发展问题,家族企业的传承与交接问题等等——这些无疑都是所有中国家族企业面临的重大课题。那么,家族企业的出路何在?

  1、诚恳的交流。回避问题只能使其恶化,开放的姿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2、共同的价值。花时间讨论诸如”企业的远景”、”共同的价值观”对企业的发展大有裨益。

  3、责任的划分。家族企业对家族成员各自的工作职责经常是语焉不详,应该尽快明确各自的责任,这样才能建立起可信度。

  4、积极的互动。与人建立关系就必须同他们保持接触,这种接触不仅限于工作中,在工作以外一起玩也有必要。

  5、决策的程序。家族企业对做决策的程序也很少书面化,理想的状况是明确哪些决策需要大多数成员同意,哪些需要乾纲独断。

  很多没有受过专业训练的家族式企业管理混乱却能活的有滋有味——在大家纷纷感叹竞争越来越强烈、利润越来越低的时候,中国市场,竞争真的如同所说的一样激烈吗?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很多民营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得到发展与壮大,可随之而来的是发现了企业运营过程中难以突破的瓶颈,家族式管理是这些瓶颈中比较鲜明的一个,如何能够突破家族式管理,让企业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一直在困扰着广大企业所有者。

二、家族式管理的弊端

  (一)决策主观个人化、制约着管理的规范化

  一是家族企业中的家长作风,缺乏民主和集体的决策机制,不利于企业做大做强。因为个人的智慧和能力是有限的。独断的个人决策与民主的众人智慧相比,失误的可能性要更大一些。而存在问题的决策一旦付诸实施,对企业的成长显然是不利的,弄不好会使企业垮掉。

  (二)任人唯亲,制约着人才的发挥

  家族式管理任人唯亲现象严重。他们在处理人际关系时按亲疏远近而非因才适用,因此在组织内产生“自己人”和“外人”的差别,造成“打仗亲兄弟,上阵父子兵”的家族主义氛围。

  (三)社会融资难、制约了企业发展。

  家族式管理是建立在家族成员在企业中处于绝对控股状态这一基础之上的,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模后,如果不吸收外来资本,开放股权结构,其发展动力将会衰竭。

  从文章开头的数据可知,有血缘关系的企业并不一定是不好的企业,国外很多优秀的企业都是家族企业起家的。国内的老板们就像上述说的大都是白手起家的草根出身,刚创业不靠亲戚,能靠谁啊?谁靠得住啊?这也是个很现实的问题。所以,绝大多数的企业不是夫妻店、就是亲戚店,与老板有血缘关系的亲戚或多或少都在企业里边存在。要注意的是,国外的家族企业并不和没有血缘关系的现代企业制度相矛盾,相反,很多国外的家族企业是建立起了现代企业制度和职业经理人机制的家族企业。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