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企业培训师观点:物流管理专业需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目前,为了满足社会对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需求,过去仅注重知识传授的那种教学思想必然让位于知识与能力相结合、以能力培养为主的新教学思想,将来的物流教育将侧重于对学生包括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及社会适应能力等多种能力的培养以及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因此,在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的学生时务必要进行面向市场需求的、可操作性强的物流实践教学,使学生在实践中应用理论,在实践中发展理论。本文分析了物流市场人才需求结构和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提出了物

  流管理实践教学环节的设计构想,以期提升物流管理专业教学质量,增强学生的竞争力,为社会输送合格的物流人才。

  一、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学现状

  物流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但是,目前在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学方面存在着诸多不成熟之处,主要是教学实践环节重视不够、教学方法不够成熟。

  (1)培养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教学手段、方法显得非常薄弱。教学仍然主要采用注入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虽然能直接地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更需要针对不同物流系统解决特定物流问题的能力,而传统教学模式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提升学生综合能力,培养学生创造性等方面存在缺陷。

  (2)实践教学方面投入力度不够大。仍然是重理论、轻实践的教学模式,往往理论概念讲得多,实际方法研讨得少;国外物流发展谈得多,国内物流实践结合得少。这就不能全面启发学生的思维,忽视了学生在学习上的积极性,不能充分激励学生的创新精神,很难培养出动手能力强并具有开拓创新型的物流人才。

  (3)教师队伍的实践能力不强。目前,从事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教师大都具有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在第三方物流、物流运输管理和物流配送中心管理方面具有一定的教学和研究能力,然而由于自身实践能力不足,物流实践环节的指导需要挖掘借鉴校外力量。

  现代物流人才的培养,需要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方面的综合锻炼,因此物流实验教学环节亟须改进。实验教学的改革在于建立一种新的有利于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实验教学模式。

  二、物流市场的人才需求

  物流作为一种新型的管理技术,涉及的领域极其广泛。物流管理专业人员不但要熟悉整个工艺流程,而且要精通物流管理专业技术,掌握企业物流以及整条供应链管理的综合知识。而我国现在具备综合物流知识的管理和技术人才严重缺乏,不能满足企业物流现代化的需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看,物流人才的需求主要分为以下三个层次:

  (1)操作型人才。操作型人才是指企业基层领导岗位和一线工作人员,通常具有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如企业仓管员。

  (2)中高级管理人才。中高级管理人才是物流人才需求量最大的,主要是指具有牢固的经济学、管理学、运筹学等基础知识,具备较扎实的工学基础、较高的外语水平和计算机技能,掌握物流基础理论和方法,具备物流管理、规划设计等较强的实践能力的物流管理专业人才。在企业中,他们通常承担着物流经理、主管等职务。

  (3)高级管理人才。作为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除了在学校学习系统的物流理论知识和广博的知识结构外,还必须在工作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在实践中继续学习,将实践所得的知识升华为理论,使之成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良策。例如为企业机构制定政策、规划等的人才,包括相应的教学、科研、培训等方面的人才。

  经济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人才的培养也必须根据市场需求来规划。高等教育中的本科物流管理专业教育主要致力于中、高级物流管理专业人才的培养。物流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应为培养在物流管理领域从事全过程策划、管理和物流信息化工作的职业经理人才,为此,需要提升物流理论和实践教学质量。
三、本科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模式

  为了使学校培养的学生毕业以后能够满足社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除了加强理论教学以外,更多的应该增强学生的实践操作技能,可以通过建立物流实训室、实现校企双向培训等措施来改革现有的实践环节教学[3]。

  1.建立校内物流实验室和校外实训基地,实现资源共享,改革实验教学

  实验教学是整个教学体系中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是培养大学生创新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等能力的重要手段,而这个教学环节是理论教学所替代不了的。因此,深化实验教学改革、提升实验教学质量是当前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目前,高等院校基本上已经建立了先进的物流实验室,下一步需要以物流实验室的建立为契机,进行物流实验教学的改革,主要涉及培养实验室教师和实验技术队伍,实验教学体制改革,创新实验方法和内容,编写实验教材等。

  学校可以主动与地方企业进行合作,建立分布于货运基地、仓储配送企业、商贸企业、制造企业的校外实训基地,有效利用物流企业的设施与设备,将实验室建在企业,将课堂设在现场。这种模式使学校通过校企合作,能够改善教学软硬件条件,花最少的时间、资金,享用最先进、最实用的物流设施与设备及物流软件,增加学生对物流设备设施、物流业务流程的感性认识,实现物流管理专业主干课知识的消化,将课堂知识实践化,又能让学生直接接受物流企业管理人员的实践性教学,培养出符合企业实践需要的实用人才,使学生毕业可以直接被物流企业吸纳。

  2.依靠物流企业的参与,搞好课程体系设置

  课程体系决定了学生具备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具体要求,可以邀请企业的高级物流管理专业人员参与物流课程体系的设置以及教学内容的改革,注重做到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统一。同时,也可以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采用“订单式”培养,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当然,在课程改革和专业设置上,学校基础教育必不可少,要强调现代物流理念的培养,夯实现代物流理论基础,培养学生对于物流产业发展的大局观。

  3.强化物流职业教育,建立从业资格认证制度

  学校可以借鉴高职类院校的做法,实施“四证制”,即要求学生毕业时应获得毕业证、英语等级证、计算机等级证、技能证四类证书,确保“强化主体,丰满两翼”教育教学模式的实施和学校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推进以职业素质为核心的全面素质教育。

  4.创新教学方法、手段,加强物流师资的培养

  物流管理专业平时教学时一定要注重培养学生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各专业课程的特征,精心设计课程教学大纲和具体的教学活动,在教学中淡化传统的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方式,探索多种教学手段,加强师资培养。

  (1)推广案例教学。教学强调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就需要教师运用案例教学手段,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事例解释、模拟实际操作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启发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采用多媒体教学。教师要根据课程内容制作丰富多彩的多媒体课软件,通过课堂演示与讲解,使学生尽快掌握实际操作技巧。

  (3)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可以分批分期委派物流管理专业的教师去各物流公司实训基地挂职锻炼,并及时轮岗,以更新教师的知识,保持最优良的师资。另外,学校可以聘请国内外的物流专家作为客座教授进行讲座或合作研究,使教师了解国内外物流管理新动态和新进展,拓宽教师的知识面。此外,教师的科研要与教学结合起来,并把研究成果拿到企业去推广应用,并不断地充实到教材中去。

  四、结束语

  高等院校是培养高素质物流管理人才的主要基地。鉴于物流管理专业涵盖面广、系统性强、理论与实践联系紧密等特点,学校的物流教育既要注重物流理论的传授、把握物流发展的脉搏,更要注重学生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必须积极探索、努力创新,用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教育思想、观念来指导物流教学改革与创新,必须以先进的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探索新的教学模式,并努力优化教学过程。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