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来源:新营销 作者:何志毛
对于复兴老品牌与创立新品牌的争议,王茁曾在央视召集的某次论坛上以上海的房地产市场为喻,说明自己的倾向。大意是,浦东陆家嘴的房子卖得很贵,一平方米超过2万元,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要卖300多万元,一套别墅卖到500多万元。但它们还不算上海的“楼王”。“楼王”是华山路一带的老房子,经过修缮,一套150平方米的房子可以轻易地以1000万元的超高价出手。
显然,这是王茁在为美加净品牌复兴早已琢磨好的一套说辞。王茁1991年大学毕业进入上海家化联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家化),1997年赴美国留学,打了几年洋工后,2004年回国重回上海家化,不过,这时他的身份是战略和市场营销副总经理。近两年来,上海家化从旗下众多品牌中,为何独独挑出老品牌美加净作为战略品牌,而不是现在利润贡献最大的新创品牌六神,王茁无疑是最合适的解释者。
私下里,他坦然承认现在认为应该放弃老品牌的观点是主流,上海那么多老品牌搞复兴,但道路都会很难走。而美加净的复兴,有市场存留机会的因素,但“更是一个迫不得已的选择”。
为什么是美加净?
作为最有资格担负起本土护肤品牌狙击宝洁、欧莱雅、联合利华等国外品牌任务的企业,2003年,上海家化在制定中期发展战略时,不得不接受旗下品牌虽多但却群龙无首的尴尬事实。
如六神,在花露水市场风生水起,但局限于夏季沐浴市场,且把“去痱止痒”的品牌诉求移植到护肤品,不仅不太合适,相反这种随意延伸,还有稀释六神原有品牌资产的危险。清妃的档次,暂时也不适合到大流通领域,譬如超市货架上去销售。而佰草集走的是高端专卖店的路子。所以,要进入大众护肤品市场,上述品牌显然都无法担负这种攻坚任务。而原有的一些较低端走大众化路线的产品,如雅霜、友谊,又是一些区域性特别强的品牌。如雅霜在华东、中原一带卖得不错,其他地方表现一般;友谊则在东北市场非常受欢迎,但在关内的影响就非常小。
当然,上海家化也考虑过新创品牌,但是几年来的“流产”经历使他们失去了自信。他们推过舒心(音),也做过玉泽面膜,但是失败率太高。
这样,实际上就只有一个美加净可以选择,而且是一种排除法后的选择。尽管“受伤”的美加净自1994年从美国庄臣公司高价赎回后,在上海家化领导层议而不决的等待和犹豫中,已经被“冷藏”了近10年之久。
从外部看,首先,护肤品市场的机会仍然很大,生活水准的提升,必然会使13亿中国人的大部分懂得呵护自己的身体。其次,一批忠诚的顾客群,不管上海家化是否做市场推广,他们仍然在买美加净。
如此盘整资源,将内外因素综合考虑,上海家化最终“押宝”于老品牌美加净,希望美加净的复兴,能发挥旗舰作用,带动上海家化的复兴。
美加净品牌为什么老?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必然诞生的光荣,就像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注定要犯的错误。
上个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全国各地都在创造条件吸引外资,广建开发区。广东人提出了一个很形象的理念:“靓女先嫁。”把著名空调生产企业华宝卖给港商,最终华宝品牌被搁置一旁,心有不甘的地方企业只好花比卖价高得多的价钱回购华宝品牌。而比广东人更好面子因而卖得更来劲的上海人,把当时家里几乎最优质的家当全部拿出来,譬如美加净、中华牙膏等,纷纷被外资掌控。结果富女婿可没有帮老丈人光宗耀祖的心思,相反,他们处心积虑地利用这种合理合法的途径,为自己清扫了进军中国市场的障碍。
创立于1962年的美加净,这个创造了中国化妆品市场第一支定型摩丝、第一支防晒霜、第一支定型护手霜等无数光荣的民族品牌,差一点就在这场外资收购阴谋里,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1990年,美加净在全国护肤品市场的占有率高达20%,美加净香波的市场份额也接近20%,销售收入为3亿多元。但被收购后的第一年业绩就一泄千里,惨不忍睹,骤降至600万元。到1994年上海家化忍痛买回美加净时,行业市场的快速发展已经抛弃了伤痕累累的美加净,新竞品们是毫不客气,“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又是10年过去,当年位于市场第七位的玉兰油与美加净恰恰交换了一个位置,仅玉兰油一个品牌的全年销售额就有高达20亿元,而美加净的业绩自然不太拿得出手。以致王茁在谈到美加净复兴与上海家化复兴的共生话题时,明确地说,如果美加净能恢复巅峰时期的市场占有率,而六神的贡献不减少,佰草集的份额能再大一点的话,上海家化的复兴就会简明得多。“现在的压力集中在美加净的复兴上,它的市场份额下降得太多了!”
在王茁看来,一个品牌老化的重要表征就是市场占有率的下滑,有时即使你的份额没下滑,但是如果连续几年低于行业发展的平均速度,你也要高度警惕。
如何唤醒消费者的记忆
与其说复兴老品牌,不如说是要复兴消费者头脑中关于老品牌的情感和记忆。上海家化要复兴美加净,要践诺“坚持美加净发展15~20年不动摇”的战略思想,如何执行是关键。
王茁说,2004年,他们做的第一件事是把营销预算提升了50%。这笔预算用在什么地方呢?央视广告、地方媒介广告、促销和终端建设。他表示,过去他们较少重视公关活动的作用,2005年会在公关方面大力加强。广告的诉求则可能以怀旧为主题,做得另类一点。
而对消费者角色的解析,显然是上海家化人营销进步的表现。他们看到,关于美加净的消费者其实可以分为两类人:第一类人完全可以买得起比美加净更贵的产品,但他就要买美加净,这是一种主动选择型;第二类人收入有限,只能承受美加净的价位,这叫被动选择型。现在要做的工作是,把主动选择型的消费者的感受和价值观提炼出来,加以弘扬、传播,吸引住更多的被动型消费者,让他们相信自己选择的正确性,让他们日后收入虽说增加了,仍能坚持选择美加净。说白了,就是通过主动者的“言传身教”,化更多的被动消费行为为主动、指定性购买。同时,从这些主动选择型的消费者价值观里,找出那些驱动因素,去影响那些经常换牌子的消费者,最终便于企业识别核心的主动消费人群,给品牌提炼出能代表某一个品类的明确价值取向,如玉兰油传播一种“充分自信的感觉”,大宝传播其“平民化、广泛适应性”,等等。
相对而言,美加净20世纪80年代虽然有很不错的价值取向,但经过合资又收回的折腾后,很多东西已发生位移。王茁打了一个比方,“我们没有在价值地图上标明我们的村寨,所以,即使消费者经过我们,也不知道我们能够提供什么价值,他们不可能停留下来”。这意味着美加净需要再定位,但这无疑是个漫长的过程。“美加净的困难在于这么多年的沉寂,传播动作和幅度过小,沟通不及时也不够,造成品牌形象模糊,让消费者觉得美加净没有多少进取心。但只要加大投入,不浪费钱,品牌内涵不反复摇摆,坚持与消费者做沟通,一定会有一个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