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建筑项目工程建设中,施工质量管理不仅关系到工程的投资效果,而且关系到人民群众生命财产的安全。随着国内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对于建筑工程质量的好与坏已成为建筑企业之间竞争决定胜败的关键因素之一,一个施工企业所完成工程项目质量的好坏,将会影响企业的日后发展。本文对建筑施工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随着重视程度的不断增加,工程质量基本得到了保证。但如何加强管理,进一步提升施工质量管理,仍然是人们常谈的话题。下面,就抓好施工质量管理的环节,谈几点浅显看法。
一、建立健全施工质量管理体系
首先,要建立健全工程建设组织机构。健全的组织机构是工程建设顺利开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也是施工质量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的前提。各类工程根据其规模大小、性质不同,均应建立从领导小组、指挥部、修建办到各种职能小组形式的网络式组织机构。该机构要由素质较高的不同专业人员来充配,达到机构严密,一级负责一级,层层不缺环节。
其次,要切实完善施工质量管理监控体系。无论建设单位还是施工单位,施工质量管理必须有一个专门的体系来管理。这个体系就是施工质量管理监控体系,它是由以总工程师到现场质量监督员的技术骨干为主,各级各部门领导参加的网络组织,负责工程全过程的施工质量管理。这个体系应有效发挥QC小组的作用,对疑难问题进行攻关,对质量通病进行控制,切实提升工程建设质量,力争创无质量通病工程。工程质量监控体系的工作目标是优质工程。
二、做好工程前期准备工作
工程的前期准备工作就似楼房的基础,在施工质量管理工作中至关重要。前期准备工作应重点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1.严格施工质量管理制度
首先应实行包干责任制,按照质量监控体系,下级向上级负责,立下军令状,层层包干管理,未完成任务者将面临“下岗”。其次,还应推行经济挂钩制,将质量与经济挂钩,根据表现严肃奖惩,这样,会激发建设者的工作热情,有效预防质量通病,促进施工质量管理的提升。此外,还应建立完善工地协调例会、现场管理、材料管理等工作制度和项目经理、工程师、质量监督员等人员岗位职责,进一步加强工程建设的规范性。
2.妥善签订施工合同
施工合同中不但要有造价、工期等项目,更要签订详尽的质量条款,约定竣工优良产品,明确保证施工质量管理的主要措施,及施工质检奖罚细则,使施工质量管理工作具备一定的法律依据。要防止低造价承包工程,过低造价只能促使施工单位偷工减料、降低工程质量。质量问题偏多的工程,一般都存在造价偏低的现象。
3.招标优选施工队伍对施工单位的选择应采取招投标方式,引入竞争机制,防止弄虚作假、权钱交易。
招投标应把握的三个环节是:筛选应招施工单位;科学合理制订标底;开标优选施工队伍。招投标工作切忌走过场,有必要邀请纪检、公证部门参加,加强标底保密性,增大招投标工作透明度。
4.实施有效技术培训项目
一是对技术骨干进行提升式培训,使其及时熟悉新产品、掌握新技术,了解企业不断改进的新标准、新规范,工作中能够确实起到技术带头人的作用。二是对技术群体进行教育式培训,使大家学有所成,切实提升专业技能。培训工作决不能流于形式,要规定凡训必考,考试成绩与工资、奖金实施挂勾,增强工作需要上的危机感和紧迫感,激发学习积极性。
三、强化施工质量管理监督
施工质量管理监督对工程结构问题、质量通病的产生与否起着关键作用,该工作必须得到加强。
1.加大现场质量监督力度
工程施工现场质量监督是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手段,任何时侯都不容忽视。现场监工的好坏关键在于工程质量监督员。工程质量监督员必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对施工单位有“铁面孔”,敢管、敢负责任。通过严密的跟班监督,及时发现和坚决纠正存在问题,达到“迫使工人干好活”的目的。同时,工程质量监督员还应具备较高的专业素质,要有上进心,不懂就问、不会就学,确保弄懂弄通所监管工程的各种疑问,及时监控于施工,防治工程质量通病。施工中,在各工号、班组之间,结合质量互检联评,要开展先进评比,形成人人“夺红旗”、项项“争先进”的良好施工氛围,促进施工质量管理的良性循环,提升工程质量。
2.施工的技术人员考核上岗
为预防质量通病,直接参与施工的每个技术人员(包括技术工人)必须经过上岗前的从理论到实践的考核,考核合格,发证上岗。工作中一旦发现不称职的人员,也要坚决予以辞退,不能姑息迁就,否则,不造成工程结构问题,也会促使产生一些质量通病。
三是把好后序工程施工检验关。后序工程质量要依照“样板”在施工中严格把握,操作员随时进行自查自纠,使施工水平不偏离“样板”这个方向。质检员对施工要进行严格的监督检验,敦促每道工序质量达到“样板”标准。
四、施工质量管理的若干要素
一)样板管理
样板是一种标准楷模,建筑工程的样板在施工中能起到指导施工的作用。样板要体现设计要求,达到指定的质量等级,把抽象的设计要求和繁复的质量标准、规范、规程等具体化、实物化,使全体施工人员,尤其是操作工人看得见、摸得着,便于对照。因而,推行样板管理是保证和促进施工质量管理不断提升的有力措施,是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我们在BOVIS大场40万吨/日给水工程施工中推行了样板管理,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并被英国建筑业学会等三家机构评为1999年度国际成就奖。
二)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管理
1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作用与目的
施工过程的质量监控是现场施工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有力的质量监控能使施工质量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能控制工程质量达到预期的目标,有利于促进工程质量不断提升,有利于降低工程成本。
2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
在施工过程中质量监控的范围较广,从设计图纸、原材料到分部分项工程施工,每一个环节都不能被忽视,熟悉和掌握监控的范围及重点,有利于事前采取措施,使质量处于预控状态,在一般情况下质量监控的范围及重点为:
①抓分部、分项工程按规定规程施工是质量监控的主要环节、分部、分项施工质量管理是单位工程质量的基础,因而质量监控工作应把它作为主要环节来抓。
在按图施工和使用合格的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前提下,工作的重点应放在抓规范、规程、规定施工,在施工过程中按工序进行控制,出现问题应立即纠正,把事故苗子消灭在施工过程中。监控应贯穿于施工全过程。交工前的产品保护,也是一项不容忽视的监控目标。
②学习及会审设计图纸是质量监控的首要环节
图纸是施工的主要依据,因此,在施工前必须认真阅读,了解设计意图,因为一个不符合设计的产品是没有什么质量可言的。然而,我们按图施工是建立在学习与会审的基础上,要把学习与会审结合起来。会审不是简单地审查图纸差错,还要考虑是否有利于施工。在些场合下,虽然设计是符合规范的,但由于施工较困难,为保证施工质量,需对设计进行适当的优化,以保证工程质量符合规范的要求。
3施工过程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
质量监控对施工现场来说一般有事前监控、施工中监控和分项完成的监控。如对设计图纸、原材料、半成品、成品等的监控,应在有关分项施工前进行,这样能更好地实现事先控制。
对于在施工中容易产生的质量问题,则应重点加强过程中的监控,做到随时发现随时纠正,真正做到把质量问题消灭在施工过程中。有些分项工程虽然已经完成,但离整体交工尚有一段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对产品若不注意保护,则产品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还应实行监控,直到交工为此,如地面面层、油漆、表糊等等,这些属于分项完成后的监控。
质量监控的方法与手段,随着科学的发展必然会越来越完善,逐步走向系列化、科学化。然而当前我们应充分发挥传统的和现有技术、施工质量管理方法,把它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施工质量管理处于受控状态,达到监控目的。在实践中应抓好下列几项工作:
①班组自检
班组自检是保证质量的根本,只有每个操作者在操作过程中认真自检,认真把关,质量才算有了扎实基础,因此要牢牢抓住,不应忽视。
②隐蔽工程验收
是监控的主要手段,凡属隐蔽项目,必须进行全数监控,如地基验槽、桩基、钢筋、地下混凝土、地下砖墙、防水层、平顶吊筋、保温层、暗埋、管线、电缆、下水道等。隐蔽工程验收应按有关规程进行。
③技术复核
重点应放在定位、引测标高、轴线、各层标高、成品、半成品的选用等方面。
④设置施工质量管理点
施工质量管理点可用于多种环节,如推广新技术、质量难点、薄弱环节,要求达到高质量的分项等等,在质量控制的关键部位、薄弱环节上设置施工质量管理点,采取事前控制,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有时看来是个薄弱环节,但由于事前采取了措施,设置了施工质量管理点,问题就迎刃而解,因此,设置v点是质量监控的一个有力手段。
通过抓好以上几个施工质量管理环节,相信会有效避免质量事故、克服质量通病,使工程建设质量得到进一步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