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人类社会活动的原始记录,是最可靠的固化记录,最具有权威性和凭证性。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据通讯技术的飞速发展,传统的档案信息服务在内容和形式上都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使得档案管理人员需要花大量的时间来学习新的管理环境,从而使工作压力逐渐增大,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而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不仅影响档案管理人员的身心健康,而且影响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建设及素质的提升。而绩效管理直接涉及到档案管理人员的切身利益,是调动其积极性的根本动力。因此,通过分析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主要原因,从绩效管理的角度寻找解决的方法就显得十分有必要。
一、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及其症状
职业倦怠是1974年由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来的一个概念,近年来,其研究的触角已伸向了档案管理的领域。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可描述为:档案管理人员对所从事的工作在没有兴趣和缺乏动力的情况下,产生的一种身心疲惫和厌烦感的心理状态,从而导致其能力和工作效率的降低。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倦怠一旦产生,其明显的症状为情感的疏离和冷漠、工作满意度低以及工作热情和兴趣的丧失。
1.低个人成就感,指倾向于消极地评价自己,并且伴有工作能力体验和成就体验的下降,即在思想上会怀疑自己所从事工作的意义和价值,认为总是在做机械重复的烦琐事情。
2.去人格化,指刻意在自身和工作对象间保持距离,对工作对象和环境采用冷漠、忽视的态度,即在工作态度上消极,缺乏明确的行动目标,无法全身心地投入工作,更无工作创新。
3.情感衰竭,指没有活力,没有工作热情。在社会快速发展和转型的时期,档案管理人员面临着利益的重新分配、权利的得失、工作倦怠与抵触和观念的排斥与抵触等问题,不可避免地影响到管理人员的情感世界。如果不能理性认识这些问题,就难免产生情绪低落感和烦躁感。
二、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产生的主要原因
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形成有社会环境、工作环境和个人等多方面的原因,但是职业倦怠的干预研究表明主要是一方面来自于社会环境,一方面来自于个人。
1.档案信息网络化,工作压力增大。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档案信息资源的网络化,对档案管理人员有着不同以往的知识结构和素质要求,尤其在知识密集、人才集中和现代化办公的高校,应具有较强的信息处理能力;较强的网络信息采集、整合与服务技能;一定的外语水平、计算机专业知识水平和良好的人际关系协调能力。因此,管理人员在心理上承受着难以负担的压力,以致产生焦虑和挫折感,引起职业倦怠。
2.职业的社会地位低下。档案管理的工作枯燥、烦琐,劳动报酬相对少,缺乏吸引力、竞争力。特别是在面对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和经济收入不高的境况时,部分管理人员不能较好把握自己,在心理上有失落感,尤其是在实行以岗定薪后,失去了以往工作激情,即便是一些具有相当学历的专业人才,也感到档案管理工作前途暗淡,成为职业倦怠者。
3.档案管理工作得不到重视,缺乏成就感。社会对档案管理工作不够重视,一些人瞧不起档案管理人员,不尊重他们的劳动。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性质是服务性的,因此容易被人忽视,让其很容易产生工作得不到认可、缺乏成就感的念头,成为职业倦怠者。
三、绩效管理以及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解决方法
绩效管理是指为了达到组织的目标,通过持续开放的沟通,推动团队和个人有利于目标达成的行为,形成组织所期望的利益和产出的过程。即通过持续的沟通与规范化的管理不断提升工作人员和组织绩效,并提升工作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过程。通过上述对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形成原因的分析,其中最主要的因素为档案管理人员对工作缺乏兴趣和激情,对生活缺乏挑战和动力,对压力缺乏认识和释放。而上述产生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具体因素,正好可以通过绩效管理系统的建立以及绩效管理培训来得到有效地解决,从而降低管理人员产生职业倦怠的机率,促进档案管理人员专业化和档案事业的发展。
管理实践已经证明了绩效管理可以从以下方面提升档案管理人员的动机水平和工作热情,解决管理人员职业倦怠问题:
1.通过设定目标来激励档案管理人员。目标本身就具有激励作用,目标能把人的需要转变为动机,使人们的行为朝一定的方向努力,并将自己的行为结果与既定的目标相对照,进行及时调整和修正,从而实现目标。
2.通过建立绩效反馈机制,促进绩效改进。绩效反馈是对绩效评估结果的分析和应用,通过绩效沟通来实现。妥善地对绩效考评结果进行及时反馈,并加以正确的引导,将经过认真分析的考评结果运用到绩效改进工作中,对有效提升整个绩效管理工作成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提升有重要的意义。
3.通过绩效工资。按照期望理论的观点,绩效和工资是相互联系的,能激活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动机。但管理实践中,绩效工资不一定能带来好的结果。这取决于绩效工资的制度及贯彻情况。如绩效评估是否能反映档案管理人员的实际工作情况,让他们感到公平;绩效工资的差距是否合理,对他们是否有吸引力等。
4.通过建立档案管理人员指标评价体系,变职称评定终身制为竞争上岗制。在指标评价体系中要鼓励档案管理人员通过较长时期的艰苦劳动创造出高质量、高水平的成果,并对其进行引导、激励和约束。打破档案专业技术资格终身制,实行档案职业资格认证制度,最终不断激励管理人员有责任地发展和完善自己。
5.通过提升档案管理人员对组织的承诺、满意感等激活他们的工作动力。对他们的工作进行指导,帮助他们排除工作中的障碍,并对他们进行人性化的管理方式,从而激活其工作动机。
除了从绩效管理的角度来考虑解决档案管理人员职业倦怠的方法外,档案管理人员自身要正确认识职业倦怠,学会创造积极宽松、和谐的环境来缓解工作压力,减少职业倦怠感。
综上所述,不断提升档案管理人员整体素质,意义深远而重大。只有档案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不断提升和强化。才能逐步适应和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而对档案管理人员,经常进行专业对路的技能培训,严格考核,并实行公开招聘,公平竞争,优胜劣汰,则是提升管理人员整体素质、做好档案管理工作、提升档案服务质量的根本保证。也是逐步实现档案管理现代化的重要途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