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浅析实验室设备管理过程

企业培训师观点:浅析实验室设备管理过程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实验设备日趋精密、复杂,设备价值在学校总资产中的比重日益上升。因此强化实验室设备管理,更是要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

  按ISO/IEC17025建立起来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实验室设备管理有严格的要求。设备管理过程与众多的要素相互关联、相互作用,实验室设备管理过程控制直接关系到检测质量。

  一、实验室设备管理过程中的着重控制点

  1.设备状态标志管理

  标志管理是计量特性的确认和直观证明。

  标志的作用主要是:

  (1)表明设备所确认状态是否满足预期使用的计量要求,防止错用。

  (2)标志便于检测设备现场管理,在仪器使用中为操作人员提供直观的第一视觉。检测设备状态标志有以下几种:

  经周期检定/校准合格或经比对能满足规定要求的仪器设备,在仪器前贴绿色“合格证”标志。

  多功能检测设备,某一量程准确度不合格,但检测项目所用量程经校准合格,应有使用限制。在仪器前贴黄色“准用证”标志,并注明限制范围。

  检测仪器设备经检定/校准不合格或检测仪器设备性能无法确定(超过检定/校准周期),仪器在使用中出现故障、损坏等现象,应停止使用,在仪器前贴红色“停用证”标志。

  辅助设备(非计量)经验证后处于完好状态,贴彩色“完好”标志。

  2.量值溯源是质量控制的保证

  量值溯源的一致性是国际间相互承认测量结果的前提条件,国家实验室认可将量值溯源视为测量结果可信性的基础。“量值溯源”是自下而上的,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连续比较链,把测量器具测得值追溯到同一个计量基准(国家基准或国际基准)。而“量值传递”是自上而下的,通过将原始基准所复现的量值逐级传递到各级普通工作的计量器具中。二者目的都是为了保障量值的统一。为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应对检测结果有影响的检测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校准,保障量值的可溯源性。

  (1)对仪器设备进行检定/校准

  检定/校准可分为购买后首次检定/校准、周期性检定/校准、维修后的检定/校准。

  购买后首次检定/校准:是对未曾检定过的新计量器具进行的一种检定。新购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标志(CMC)仅仅是证明生产厂具有生产测量设备的生产条件,并不证明每台(件)测量设备符合规定要求。合格证不具有法律效应,仅表示已做过出厂检验,符合生产商所声明的技术要求。加上计量器具经过仓储、中转等环节,计量特性有可能发生了变化。我们在工作中就发现,有些新购置的计量器具有合格证,但计量不准确。根据ISO/IEC17025中5.6.1条款的规定:“用于检测和校准的所有设备,包括对检测、校准和抽样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着影响的辅助设备(例如用于测量环境条件的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进行校准,实验室应制定设备校准的计划和程序”。

  周期性检定/校准:是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的程序,对计量器具定期进行的一种后续检定。检测设备在使用中随着时间的变化会发生偏移,不可能总保持在某一个误差范围内。对检测设备进行周期性检定/校准,避免由于不符合计量要求而带来的风险和后果。实验室应根据设备预期使用目的和设备计量特性,制定年度周期性检定/校准计划,并组织实施。年底制定年度检定/校准完成情况一览表。确保检测设备在检定/校准有效期内使用,使检测实验室设备管理始终处于受控状态。

  维修后的检定/校准:在周期检定/校准有效期内的检测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出现故障、失准,或维修后,应重新进行检定/校准。经检定/校准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

  (2)特殊情况下的量值溯源

  对不可能溯源到国家计量基准的检测仪器设备,应进行实验室间的比对或能力验证计划,来提供满足检测规定要求的证据。

  (3)仪器设备的自校准

  实验室对无法检定/校准的仪器设备,可采用溯源到国家基准的标准物质作为依据,确认该设备能否满足检测规定要求。对无法一一送检的器具如玻璃量具可进行自校,但必须满足以下几个条件:一要有检定合格的器具作为依据。二要有经过法定计量部门培训合格的自校人员,持证上岗。三要有自校准作业指导书。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