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如何搭建社区卫生信息管理化服务平台

企业培训师观点:如何搭建社区卫生信息管理化服务平台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卫生信息管理是在病案管理的基础上,随着信息科学与计算机技术在医学领域中的广泛应用而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学科。

  了解信息科学和信息技术的基础知识、具备医院信息管理和病案信息管理以及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的综合职业能力,是当前各级医疗机构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职业要求。

  卫生信息管理的质量标准

  在1958年召开的我国第一次全国科技情报(卫生信息管理)工作会议上,对情报(信息)工作提出了”广,快,精,准”的质量要求,这既是对科技信息工作的要求,也是衡量科技卫生信息管理工作的质量标准,这符合医学信息工作的情况,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广:根据发展和需要,广泛搜集和积累信息资料,尽可能广地为用户服务

  快:很强的时间性.及时的信息具很高或较高价值

  精:内容的适应性,针对性.不仅追求数量,尤其注意质量

  准:准确无误是最重要的要求

  卫生信息管理的内容

  医学信息工作的主要内容一般包括信息搜集,整理,报道,服务,分析研究,声像信息等.

  卫生信息管理的作用

  促进医学科学研究

  为领导决策,制定规划,计划提供依据

  直接服务于医疗工作,提升临床工作水平

  为医学教学与培养人才服务

  医学科技卫生信息管理

  发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健康“守门人”的作用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然而无论是社区卫生服务信息交流与共享,还是建基于上的运作效率和服务质量的改善都依赖于社区卫生服务数据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本组文章是以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化现阶段所取得的成绩为蓝本,详细介绍了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数据标准制定的全过程。

  在此基础之上,为了满足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管理的要求,该组文章还设计了一套涵盖部门业务系统、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平台、统一应用平台等几个部分组成的社区卫生信息管理服务化系统,实现了综合查询、决策支持、部门业务功能、统一管理等多项服务功能。这样的改革探索无疑对全国其他地区也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数据标准化策略

  在2002年10月卫生部全国卫生信息管理化工作会议上,卫生信息管理标准化建设被列为卫生部2003-2010年间信息化建设的第一条基本原则和主要任务。在国家陆续启动相关标准的基础性研究的同时,武汉市也开始研究符合本市实际情况的卫生信息管理标准。

  2006年7月,武汉市卫生局、医科所等单位先后组织部分区卫生局、社区中心代表、相关软件开发商等数十家单位参与制定了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数据标准,于2008年开发完成了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数据标准。标准制定时参考了卫生部编发的《社区卫生信息管理代码集》、《社区卫生信息管理技术标准研究技术文件汇编之健康档案篇》、《社区卫生信息管理技术标准研究技术文件之基本数据集篇》、《社区卫生信息管理技术标准研究技术文件汇编之信息分类与功能规范篇》等相关标准文件。

  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数据标准共包括15个数据集标准:公用数据集标准、健康档案数据集标准、高血压数据集标准、糖尿病数据集标准、精神病数据集标准、门诊日志数据集标准、住院日志数据集标准、家庭病床数据集标准、残疾人数据集标准、健康教育数据集标准、老年人档案数据集标准、妇女保健数据集标准、儿童保健数据集标准、其他疾病数据集标准、报表统计数据集标准等。

  社区卫生服务数据标准的研究方法通过需求研究、信息分类、信息模型研究、基本数据集收集、元数据标准研究、数据元着录与审核的方法来研究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数据标准。

  信息需求研究

  需求分析选取武汉市具有代表性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采取问卷调查及现场访谈的方式,获取社区卫生服务健康档案、慢性病管理、妇幼保健、健康教育等各方面的信息需求,还通过现有社区卫生服务相关网站、功能规范等途径了解社区卫生服务的信息需求。

  信息分类研究

  结合“六位一体”的业务需求和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要求,将社区卫生数据元归纳为三个集合:⑴业务数据元,主要是指社区卫生服务中各项业务活动相关信息的数据元素。管理数据元,主要是指在社区中产生同时需要与相关部门进行交换与共享的数据元。⑶决策数据元,指来自社区并与卫生政策研究和政策制定工作相关的数据元素。

  信息模型研究

  按照国家文件已规定的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的功能,对目前武汉市各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服务站已实现的功能和社区现有信息系统软件所能达到的功能进行基线研究,结合前期文献复习和专家咨询意见,建立结构化的社区服务卫生信息管理模型。

  基本数据收集方法研究

  从武汉市已有的社区信息系统出发,采用自下而上的数据元提取方法,根据自身数据库系统的实体关系(E-R模型)进行数据元的提取。并对系统已存在的信息模型、数据模型、数据流程、数据库设计(模式、文件、格式)以及接口规范和计算机程序中数据元进行抽取。

  基本数据集元数据标准研究元数据是对基本数据元的描述。确定描述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数据元的基本属性主要包括五大类:

  标识类属性(标识符、中文名称、中文简称、英文名称、英文缩写等)、定义类属性(定义)、表示类属性(数据类型、数据长度、合法值域等)、关系类属性(域号、环境等)、管理类属性(主管机构、注册状态、提交机构等)。
  数据元的着录与审核

  武汉市社区卫生信息管理数据集项目和元数据标准确定后,将这些“准”基本数据元素着录,着录后,需要有关专家对其内容进行审核,特别是有关概念、英文名称以及值域等关键数据元属性的描述和定义。同时,社区卫生服务基本数据集标准建立后,应与相关机构的有效关联进行验证。
  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数据标准元数据标准

  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各数据集中元数据定义内容主要包括:标志类、定义类、关系类、表示类、管理类。通过考虑实际的可操作性和简洁性,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标准的格式定义为:标志符、数据元名称、英文简称、定义、数据类型、表示格式、值域依据、版本。例如,家庭编号的元数据标准如下:

  标识符:0001001;数据元名称:家庭编号;英文名称:SN;定义:一个家庭的唯一编码;数据类型:II;表示格式:an16。

  值域依据:武汉市家庭编码规则:4201+行政区号(2位)+街道办事处序号(2位)+中心识别号(1位)+社区居委会序号(2位)+流水号(5位);版本1.0。

  数据元集

  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标准共制定了15个数据集标准,具体内容如下:

  公用数据集。该数据集标准主要包括家庭信息、个人核心档案表、基本信息、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记录等4个数据集。其中家庭信息包括家庭编号、地址、户主姓名、联系电话等22个数据元;个人核心档案表包括家庭编号、个人序号、与户主关系、社区责任医师等49个数据元;基本信息包括医保卡号、身份证号、姓名、性别等41个数据元;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登记记录包括建卡日期、原发性高血压、糖尿病、呼吸系统慢性病等20个数据元。

  健康档案。该数据集标准主要包括长期健康问题目录、健康检查表、生活方式及疾病用药情况表、健康评价表、现有疾病管理效果及下次年检目录表、社区档案、其他疾病管理等7个数据集。其中长期健康问题目录包括发生日期、问题名称、ICD-103个数据元;健康检查表包括年检日期、责任医生、症状等97个数据元;生活方式及疾病用药情况表包括锻炼频率、锻炼方式、饮食习惯等57个数据元;健康评价表包括居民自我评判、健康状况、既往慢性疾病控制情况等17个数据元;现有疾病管理效果及下次年检目录表包括高血压管理效果、糖尿病管理效果、COPD管理效果等27个数据元;社区档案包括调查年度、辖区面积、人均月收入、人均住房面积等20个数据元;其他疾病管理包括疾病、是否治愈、随访次数、备注4个数据元。

  高血压。该数据集标准包括基本信息、随访记录、高危人群登记表、自我管理血压治疗记录表4个数据集。其中基本信息高血压类型、高血压分级、症状等66个数据元;随访记录包括随访日期、症状、阳性体征等34个数据元;高危人群登记表登记日期、收缩压、舒张压、BMI(kg/m2)等8个数据元;自我管理血压治疗记录表包括日期、收缩压目标、舒张压目标等9个数据元。

  糖尿病。该数据集标准包括糖尿病患者基本信息、糖尿病患者随访表、高危人群登记表、患者自我管理登记表4个数据集。其中糖尿病患者基本信息包括付费方式、其他付费方式、诊断(糖尿病)、糖尿病类等59个数据元;糖尿病患者随访表包括症状、空腹血糖、餐后血糖等44个数据元;高危人群登记表包括空腹血糖、体重、身高等10个数据元;患者自我管理登记表包括空腹血糖、早餐后2h血糖、中餐后2h血糖等11个数据元。

  精神病。该数据集标准包括线索调查登记表、精神病人防治康复登记卡、精神障碍患者随访表、精神防治康复工作一览表、精神病人事态报告卡5个数据集。其中线索调查登记表包括与线索人关系、诊断结果、登记医师等8个数据元;精神病人防治康复登记卡包括监护人姓名、初次发病时间、诊断等8个数据元;精神障碍患者随访表包括随访日期、疾病诊断、目前症状等28个数据元;精神防治康复工作一览表包括诊断、肇事肇祸次数、有无关锁等9个数据元;精神病人事态报告卡包括家属姓名、主要情况说明、报告人等8个数据元。

  门诊日志。该数据集标准包括门诊住院日志基本信息和门诊SOAP2个数据集。门诊住院日志基本信息包括卡号、卡类别、门诊号、住院号等24个数据元;门诊SOAP包括就诊日期、就诊类型、转诊情况、主诉(S)等18个数据元。住院日志。该数据集标准包括基本信息和财务信息2个数据集,其中基本信息包括住院日期、低保证号、入院诊断、门诊医生、管床医生等9个数据元;财务信息包括门诊医疗服务费用、门诊药品费用、住院医疗服务费用、住院药品费用等7个数据元。

  家庭病床。该数据集标准包括建床信息1个数据集,包含的数据元有入床时间、出床时间、病史摘要、诊断(确认日期及诊断医院)、计划治疗、健康指导、日期、医生签字、医生机构、医生团队(站)。

  残疾人。该数据集标准包括基本信息1个数据集,包含的数据元有残疾类别ID、残疾等级ID、残疾证号、低保证号、乘车证号、监护人。

  健康教育。该数据集标准包括健康教育讲座记录一览表1个数据集,包含的数据元有编号、日期、形式、地点、内容、参加对象、参加人数、组织者。老年人档案。该数据集标准包括中老年人生活质量1个数据集,包含的数据元有编号、健康状况、现在的健康状况、日常生活有关、因为身体健康的原因而出现的问题、因为情绪的原因出现的问题等12个数据元。

  妇女保健。该数据集标准包括妇女基本信息、孕产期保健档案、孕妇疾病筛查记录、高危孕妇档案记录4个数据集。其中妇女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出生日期、联系方式等17个数据元;孕产期保健档案包括姓名、孕次、产次等25个数据元;孕妇疾病筛查记录包括姓名、筛查项目、筛查结果等14个数据元;高危孕妇档案记录包括姓名、孕产期高危因素、高危评分孕周等23个数据元。

  儿童保健。该数据集标准包括儿童基本信息、新生儿健康档案、缺陷儿记录、儿童体检健康记录、婴幼儿早期疾病筛查记录5个数据集。其中儿童疾病信息包括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等11个数据元;新生儿健康档案包括新生儿姓名、出生日期、母亲姓名等22个数据元;缺陷儿记录包括姓名、胎龄、胎数等32个数据元;儿童体检健康记录包括姓名、性别、体重、身高等15个数据元;婴幼儿早期基本筛查记录包括姓名、筛查项目、筛查方法等28个数据元。

  其他疾病。该数据集标准包括其他疾病管理1个数据集,包含的数据元有疾病、是否治愈、随访次数、备注。

  报表统计。该数据集标准包括社区基线半年报、基本情况半年报、公共卫生月报、基本医疗月报、五免六减月报表5个数据集。其中社区基线半年报包括年份、中心(企业举办机构数)、站(企业举办机构数)等39个数据元;基本情况半年报包括年份、社区数、常住户数、常住人数、7岁以下儿童人数等24个数据元;公共卫生月报包括年份、建立户数(家庭档案提档升级)、建立人数(家庭档案提档升级)等48个数据元;基本医疗月报包括年份、普诊人次(诊疗)、急诊人次(诊疗)、出诊人次(诊疗)等18个数据元;五免六减月报表包括年份、参保人群(发生项次)、低保人群(发生项次)、农民工(发生项次)等15个数据元。
  武汉市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施

  武汉市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应该是一套以标准化健康档案为核心的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通过扩展专业子系统,同时辅以相关的统计报表及决策辅助分析等功能,形成了一部全市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分析及辅助决策系统和社区卫生服务专业网站系统。

  借助数据中心业务管理模式,武汉全市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就可以通过数据中心互联,促使数据集中到中心大型数据库进行统一存储管理,并进一步建成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数据平台和应用服务平台,系统采用B/S架构、单点登录的模式,通过互联网(虚拟专用网络技术)使市卫生局、各区卫生局、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以及其他卫生机构共享社区卫生医疗信息。

  建设原则与特点

  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坚持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标准、集中管理、联合建设的程序进行建设,统一将全市卫生行政部门、疾控中心、妇幼保健机构和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管理信息系统作为一个系统中的多级网络纳入到一个数据交换平台中工作,其中信息化的标准以卫生部信息中心的相关标准为基础,参照国际、国家现有数据标准,同时结合武汉市的实际情况和未来数据格式统一的需要进行规范化的数据标准建设。

  这套信息化系统在系统架构和功能上具备很好的扩展性与开放性,注重支持各种政务、业务管理系统的信息交换需求。同时也考虑平滑升级和扩展的能力,以适应将来工程规模拓展的需要。

  有必要强调的是,信息安全一直都是区域卫生信息管理平台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在此问题上,本套系统通过软件和硬件双重手段,遵循国家有关隐私保护、电子政务建设、信息安全规范和精神,来实现隐私保护的需求、数据调阅对安全的需求、应用系统对安全的需求等各个方面的安全需求。确保系统、数据、访问等各个方面的安全。

  系统结构

  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由网络应用软件、网络硬件设备和系统软件环境组成。数据中心建在市医学信息中心(市医学科学研究所),市及区卫生局、市疾控中心、市妇幼保健中心、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局域网采用VPN技术(虚拟专用网络技术)联入当地的互联网(Internet),通过Internet和数据中心连接,并通过此数据中心进行信息交换。

  总体结构

  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由部门业务系统、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平台以及统一应用平台四部分组成。其中,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平台与统一应用平台组成了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支撑环境。

  作为数据集成的支撑环境,数据交换平台保证了分布、异构数据源的持续集成,为适应需求变化和集成未来应用系统,提供灵活与可扩展的系统结构。数据交换平台是整个工程建设的核心,它规范了各部门交换业务数据的格式,确保数据的安全和完整。

  数据中心平台是数据可靠存贮和安全访问的支撑环境,提供可操作数据、数据仓库、数据可靠存贮,以及数据的在线分析服务。满足数据查询、数据分析和数据挖掘所需的性能要求。

  统一应用平台是应用服务的支撑环境,为各级领导和业务人员提供统一的综合数据分析界面,为各部门提供内容管理服务(网站),实现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与共享。

  分层结构

  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层次结构由部门业务系统、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平台、统一应用平台以及贯穿整个系统的系统管理维护平台组成。

  部门业务系统。部门业务系统分为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妇幼保健系统、疾病控制系统。其中妇幼保健系统、疾病控制系统在原有系统上作少量升级,通过接口将业务数据传输到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交换平台包括部门数据交换平台和中心数据交换平台,以及数据交换平台中部署的各种应用适配器。在各部门及数据中心部署企业应用整合(EAI)中间件,分别建立部门数据交换平台和中心数据交换平台,实现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交换和共享。

  数据中心平台。建立“数出一门、多方共享”的数据平台是新型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数据中心主要存贮来自各部门业务系统的可共享的数据,形成可辅助决策的基础数据,并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综合数据。

  统一应用平台。统一应用平台是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的信息门户,能快速构建面向综合数据分析应用服务,为各部门的用户建立内容管理服务,实现部门间的数据共享和交换。

  管理维护平台。管理维护平台是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建设的策略定制中心和安全保障。系统维护和管理贯穿部门业务系统、数据交换平台、数据中心平台和统一应用平台。部门业务系统有限地向部门数据交换平台开放,部门数据交换平台的应用适配器通过相应部门的授权,才能访问部门业务系统的数据。应用适配器向数据交换平台发布或订阅数据、统一应用平台要访问数据中心的数据、用户进入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等均需通过相应的授权和认证。
  系统功能

  数据交换平台及数据中心

  数据采集和交换的内容来源于各机构真实的业务系统数据源。主要内容包含:

  基础数据:包括辖区编码信息、街道编码信息、家庭结构类型、家庭生活周期、健康问题类型、医疗费用类型、卫生服务类型、部门代码信息、职务代码信息、学历代码信息、民族代码信息、职业代码信息、关系代码信息、血型代码信息、疫苗代码信息、ICPC编码信息、ICD10类型信息、器官系统编码、医疗组成编码等信息。

  妇幼保健系统:包括产前保健信息、分娩保健信息、产后访视信息、幼儿园保健信息、社区儿童保健信息、妇女病查治信息、妇女儿童营养分析、出生医学证明信息、新生儿缺陷监测信息、围产儿监测信息、7岁以下儿童监测信息、孕产妇死亡监测信息、婚前检查等信息。

  慢性病:包括随访信息、慢病高危人群信息、危险因素和健康年检等信息。计划免疫:包括疫苗信息、疫苗流通信息、日常接种信息、辖区划分信息、剂量单位信息、接种率监测信息、计划免疫年报信息、应急接种等信息。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包括家庭档案信息、健康档案信息、社区门诊信息、社区卫生保健信息、社区计划生育信息、社区疾病信息、家庭病床信息、随访记录等信息。

  传染病直报系统:包括病人信息、报卡信息、疾病分类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症状监测信息、疫情信息、传染病疫情统计报告信息、应急预案等信息。

  统一应用平台

  综合查询分析支持平台。该平台提供卫生主管部门进行综合查询和统计分析。综合查询分析系统主要包括报表系统和决策支持系统两部分。综合查询分析支持平台建立包含对各部门数据的综合查询分析、报表生成及发布等分析功能。决策支持系统实现

  动态查询、全文检索、主题分析、数据挖掘、绩效考核等功能。

  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公众信息网。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公众信息网是供居民、患者、全科医生、专家学者、社区卫生服务经理人、上级卫生主管部门互相交流的公共信息平台,用于卫生政策、法律法规、社区卫生服务的宣传平台,同时也是一个具有权威性、全面性、内容丰富的健康教育平台。

  部门业务系统

  部门业务系统分为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妇幼保健系统、CDC疾病控制系统。其中妇幼保健系统、CDC疾病控制系统在现有基础上作少量升级改造,因此我们重点讨论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模块。武汉市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由25个基本管理功能模块组成。

  统一管理平台

  统一管理平台主要对系统使用人员、权限、栏目、模块、日志等进行管理,包含系统登录管理、系统参数设置、权限管理、基本代码管理、数据备份管理、打印参数设置等。

  系统实施与运行

  武汉市社区卫生信息管理系统按先试点后铺开的原则实施。江汉区、青山区作为第一批试点单位,其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了一年多的试点应用,在此基础上,通过专家论证,由市卫生局组织统一开发了《武汉市社区卫生服务信息系统》(包括标准的制定,系统及综合管理,标准化健康档案建立,妇女儿童保健、传染病管理、计划免疫的升级整合,慢病及特殊人口管理,综合查询分析系统,社区HIS和公众信息网等业务应用系统,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还针对社区卫生服务团队的模式,增加了团队管理系统),并采用市场化的推进方式在全市统一推广,2008年底已开始在7个中心城区全面整体铺开。到2009年9月底,建立网络版标准化完整健康档案的建档人数达到108万人,占到全市433万户籍人口数的25%。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