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管理制度是企业为求得最大效益,在生产管理实践活动中指定的各种带有强制性义务,并能保障一定权利的各项规定或条列。
企业管理制度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作为员工行为规范的模式,能使员工个人的活动得以合理进行,同时又成为维护员工共同利益的一种强制手段。因此,企业各项管理制度,是企业进行正常经营管理所必需的,它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优秀企业文化的管理制度必然是科学、完整、实用的管理方式的体现。
2008年至今,中国皮革和制鞋业迎来一个又一个严峻考验:人民币持续升值、原辅料涨价、国家加工贸易政策调整、环保要求提升、劳动力成本上升、金融海啸来袭、欧盟展开反倾销战略……随之而来的,是制鞋企业订单减少、利润微薄,许多中小企业面临倒闭的艰难局面。这对于中国鞋企来说,是挑战也是机遇,如何培养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新的世界舞台上立足,是中国鞋业能否生存与壮大之关键。
在这场竞争中,中国鞋企获胜之道在于能否形成适合中国特色的管理模式,也就是结合中国文化形成中国式的管理模式。一套科学完整的企业管理制度可以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职工的合法利益不受侵害,是实现企业目标的有力措施和手段,它是一种强有力的保证。中国鞋企要做到最优秀,拥有强大的综合竞争力,就必须在企业管理制度方面有所建树,从内在出发,注重管理水平的提升,贯彻落实各项规章制度,取得全体员工的一致认可,成为员工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形成推动企业发展的强大动力和精神支柱。
文化是与民族分不开的,一定的文化总是一定民族的文化。而一个企业的管理制度也与其国家的文化是无法分割开来的。中国鞋企要在世界鞋林中立足,并不是依靠模仿国外所谓的“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而是能否创新出属于“中国”式的管理模式。这种“中国”式的管理模式,需要社会各界与企业共同来探索和实践,在这个实践过程中,道路一定是曲折的,中国艰辛的解放道路使我们坚信将有一批中国鞋企屿立于世界企业之林。
从理论上说,中国还没有形成中国式的管理模式,在此过程中,由于缺乏理论的指导,中国企业往往会陷入两种极端,有些企业家非常崇拜西方管理模式,期望通过导入完善的管理制度来杜绝所有的管理漏洞,因此企业的制度极端完善,但是却陷入了“制度至上”的泥潭当中。而有些企业则过分强调人性化管理,对人性的假设以“善”为唯一标准,因此对所有员工都强调“宽容”之心,这也掉入了“精神至上”的陷阱之中。
其实企业管理制度与精神其实并不矛盾,能否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制度才是根本。如果中国企业能在吸收西方较为完善和先进的企业管理制度前提下,建立一种有效的企业文化,使西方管理制度与中国文化相结合,即“自律”和“他律”的相结合,是中国企业能否建立竞争优势的关键所在。如同跨国公司十分注重跨国管理的问题,因为妄图通过单一的价值观来传播他们的经营哲学是不现实的,每个国家的价值观体系都不相同,在文化上也会有偏差。因此就要通过建立共同价值观体系来解决这种差异,使得两国的文化达到一种平衡。所以,我们相信“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
中国企业如果不从中国文化中总结出管理的要义,而盲目去追求所谓的国际化管理模式,那终将要迷失自己,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要固步自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博采众长”是中国企业最终形成竞争优势之道,以西方制度管理为基础,以中国管理哲学为指导,只有文化的差异化,才是中国企业建立真正差异化竞争优势的根本。
21世纪是文化管理时代,是文化致富时代。企业管理文化将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所在,是企业管理的最重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