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物流成本管理问题探析

企业培训师观点:物流成本管理问题探析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在物流过程中,为了提供有关的服务,企业必须要占用和耗费一定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这些活劳动和物化劳动的货币表现,就是物流成本。物流成本的高低直接关系到企业利润水平的高低,由于物流成本在企业销售成本中通常要占很大比例,所以物流管理的核心就是物流成本管理,也就是要控制各种物流费用,以降低成本提升效益。

  一、物流成本管理特点

  物流成本是企业除原材料之处的最大成本项目。一般企业的物流成本要点总成本的40%左右。这些物流成本通常发生在物品的运动过程之中,表现为包装费、装卸运输费、储存费、物流加工费和物流信息费等。物流成本管理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1)物流成本管理的会计核算信息的不对称性。企业多数物流成本通常混杂在制造成本、销售成本和一般经营费用当中,会计在这些成本和费用进行核算时,难于将物流成本单独计算,提供完整的物流成本信息。

  (2)物流成本管理消减具有乘数效应。如果销售10000元的货物,其销售成本为1000元,则物流成本消减100元,不仅会直接生产100元的经济效益,而且由于物流成本占销售额的10%,所以会间接增加1000元的经济效益。这说明物流成本的消减,对企业利润的增加具有乘数效应。

  (3)物流成本管理的效益反背。我们知道,物流成本是以物流活动的整体为对象的。但是在物流功能之间,往往会出现一种功能成本的消减,可能会引起其他功能成本上升的现象。因此,只要物流成本存在这种相互关联性,就必须考虑整体的最佳成本。

  (4)物流成本管理控制的特殊性,物流成本项目很多,有些基础上成本可以采取一定手段加以控制,如通过最佳经济批量来控制采购成本,通过合理确定订货点来控制储存成本等。但有些的成本是难以进行控制的,如由于过多进货或过多生产而形成的仓储费用等。

  二、物流成本管理的前提条件

  物流成本管理前提条件是保证物流成本首要条件,不重视物流成本管理基础工作,不具备必要的组织条件,物流成本管理的目标就难以实现。

  (一)物流成本管理基础工作条件

  (1)建立健全定额制度。定额是编制成本计划、和考核成本水平的依据,也是审核和控制耗费的标准。企业应根据自身的设备条件和技术状况,结合职工技能等方面因素来制定和修订定额,并据以审核各项耗费是否合理、是否节约,借以控制耗费、降低物流成本、

  (2)建立健全原始记录制度。原始记录是进行物流成本计算的书面证明,原始记录不准确,就会使物流成本计算生成的成本信息可用性不强。

  (3)建立健全物资的计量、验收、停发和清查制度。企业各项物资的收发、领退,转移等均应填制相应的凭证,经过一定的审批手续,并经过计量验收或交接,防止任意领发和转移。库存材料和各种商品均应按规定进行盘点、清查,防止丢失、积压、损坏变质。

  (4)建立健全内部结算价格。内部结算价格是指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计价结算的价格。制定内部物流的结算价格,有利于推行成本责任制,正确考核企业内部各单位和业绩,便于成本控制工作的开展。

  (二)物流成本管理的组织条件

  (1)成本管理机构。目前,我国多数企业物流成本管理机构是以成本会计核算工作为主要目的设置的。由于成本计工作是会计工作的一部分,因而企业的成本会计机构是企业会计工作一部分,这使物流成本管理工作难以有效的开展。为强化物流成本管理的作用,企业应建立总经济师领导下的物流成本管理机构,并在机构内部按照工作职能进行详细分工。如划分成本预测决策组、成本计划控制组、成本核算线和成本分析组等。

  (2)成本管理人员。配备适当数量政治上和业务上合格的成本管理人员,是物流成本管理的基础。成本管理人员除了应具备必要的职业道德外,还应具有较强的业务能力,精通分析、预测、决策、控制、现代计算机技术的方法和理论。要面向市场、富有适应性和敏捷性,树立起强烈的经营意识、竞争意识、技术进步意识和效益意识,积极参与各项经营活动。

  (3)成本管理制度。为了严肃财经纪律,国家关于企业成本管理已经制定了一些相关制度和法规,如成本开支范围、固定资产折旧条例等。为加强物流成本的管理,企业还应在上述法规基础上,结合本单位经营情况和管理要求,制定出更为具体的内部成本管理制度。这些制度应包括以下内容:成本预测和决策制度、成本控制制度、成本核算制度、成本分析制度、成本报表制度、内部价格制度和结算的制度、成本定额、成本计划的编制制度和其他有关成本管理的规章。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