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宁讲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 / 企业培训师观点:从故事看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方法

企业培训师观点:从故事看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方法

吉宁博士 2015年12月11日 企业培训师观点

 各人支配生活的一个共同之处就是每人每天有24小时。为什么有的人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效率很高,而其他人在面对相同工作量的时候却要拼命地争取时间呢?不同之处就在于对时间管理的重要性。那些没有很好地管理时间的人,就像无头苍蝇一样没有方向到处乱飞,也就没有任何成果可以展示。那些能很好地践行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人,也就能够很好地掌控他们的生活。他们能够确切地知道一天之内要做的事情。大部分或许也知道明天和下一周要做的事情。

  现在,许多人由于生活的压力而累垮。这些人遭受这些痛苦,多半是因为他们没有践行有效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从他们忙碌的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很明显地看出,他们工作非常辛苦。因为他们不知道如何理出任务的优先顺序,所以他们会在一个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中试着做过多的事情。因此,尽管他们坚持认为自己工作十分卖力,效率仍旧不高。

从故事看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有个“三八理论”: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八小时睡觉,八小时工作,这个人人一样。人与人之间的不同,是在于业余时间怎么渡过。时间是最有情,也最无情的东西,每人拥有的都一样,非常公平。但拥有资源的人不一定成功,善用资源的人才会成功。白天图生存,晚上求发展,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

  时间小故事

  有两个人,到非洲去考察。他们突然迷路了,正当他们在想怎么办时,突然看到一只非常凶猛的狮子朝着他们跑过来,其中一人马上从自己的旅行袋里拿出运动鞋穿上。另外一人看到同伴在穿运动鞋就摇摇头说:“没用啊,你怎么跑也没有狮子跑得快。”同伴说:“嗨,你当然不知道,在这个紧要关头最重要的是我要跑得比你快。

  那么,这个故事和我们的时代,有什么关系呢?让我们再看下一个小故事。

  王永庆的小故事

  有位名人“王永庆”,15岁小学毕业后,就到一家小米店做学徒。第二年,他用父亲借来的200元钱做本金自己开了一家小米店。为了和隔壁那家日本米店竞争,王永庆颇费了一番心思。

  当时大米加工技术比较落后,出售的大米里混杂着米糠、沙粒、小石头等,买卖双方都是见怪不怪。王永庆则多了一个心眼,每次卖米前都把米中的杂物拣干净,这一额外的服务深受顾客欢迎。

  王永庆卖米多是送米上门,他在一个本子上详细记录了顾客家有多少人、一个月吃多少米、何时发薪等。算算顾客的米该吃完了,就送米上门;等到顾客发薪的日子,再上门收取米款。

  他给顾客送米时,并非送到就算。他先帮人家将米倒进米缸里。如果米缸里还有米,他就将旧米倒出来,将米缸刷干净,然后将新米倒进去,将旧米放在上层。这样,米就不至于因陈放过久而变质。他这个小小的举动令不少顾客深受感动,铁了心专买他的米。

  时间管理的重要性

  其实阅读后,时间管理确实在很多地方这样的做法都适用,也确实是不错的做法。但是目前的状况要幺是你没这么做,别人已经这么做了,或者是你这么做,别人也会这么做。王永庆在七十年前就开始这样做,所以他会成功,但是如果我们也去做同样的事性,也很难做到第二个王永庆。但是可以肯定一件事的是,如果现在的企业不这么做肯定是很难混下去。

  这故事发生在七十年以前,随着社会的飞速进步,竞争对手对你的观察在很多时候比你自己对自己的观察还要仔细n倍。因此,竞争的激烈,就算还不能比现在遇到狮子时的两人赛跑那幺激烈,恐怕也不远了吧。

  仅仅关注时间的紧迫性是远远不够的。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的对象并不局限于生活中的压力与忙碌,其作用也不在于进一步优化现行的时间安排。

  时间的压力

在一个团体中,每个个体的时间都是不可分割、紧密相关的。如果一个人要求他人高效这就相当于他对周围的人施加了一种时间的压力,而他自己也会感受到同样的压力,并将这种压力持续地传递开去-如此,整个团体就笼罩在了时间的高压下。快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吧!让我们多一些从容,不要再向身边的人施加无谓的时间压力。请记住,压力总会催生更多反方向的压力。

  之所以说是我们自己制造了这些忙乱,是因为这种要求自己越快越好的压力使现代人变得越来越浮躁。大多数人认为问题出在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紧迫上,但事实却并非如此,罪魁祸首其实是我们内心对“快”的追求,是速度控制了我们的生活-每天24小时,从不间断。因此,请你不要再给自己施加无谓的时间压力了。

  因为根据他们的逻辑,“快”就意味着百分之百的胜利,而”慢”则必然预示着一事无成,所以,想要成功就必须每天24小时持续保持高速状态,在任何场合下都要以最快的速度处理好手上的事情。但他们不知道,正是这种对速度的荒唐的迷信导致了自己的浮躁。

  但是,当我们在同一时间内必须兼顾太多的方面,并且一天24小时都毫无喘息机会时,就会发现一心多用并不完全是有益的。

  持续一心多用只会越来越累 虽然我们同时兼顾的事情很多,却也只是省下了十分有限的时间。而过于紧凑的时间管理安排会给我们带来紧张的心理,让我们被接踵而来的各种事务冲昏头脑,反而忘记最重要的事情。

  如果把成功看做人生赛跑的终点,那么持续一心多用并时刻与他人保持联系的生活习惯迟早会让我们偏离赛道,离终点越来越远。因为,这种生活会让人们失去节奏,找不到工作与私人生活、职业与家庭的平衡。当时间在忙乱的安排中匆匆流逝时,紧张与松弛、忙碌与休闲之间的界限也会变得越来越模糊,最终混为一体,让我们生活得越来越累。

  公私平衡的精髓在于放慢速度,在于追求思想的深度,在于集中精力处理最重要的事。我们必须从心底里说服自己:我们并不需要在处理任何事情时都无止境地加速,也不需要随时随地都保持一心多用。
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就是有意识地安排自己的时间,只允许自己把时间管理的重要性用在最有意义的事情上-或者,干脆什么都不干!

  使一切趋于平衡就算我们以往获得的成就在别人眼中只是微不足道的,我们依然有无数个为自己骄傲的理由,然而,大家却都对这些理由视而不见,而且越是能干的人对自己越苛刻:明明已经提升了效率,明明已经能够在越来越短的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内完成越来越多的工作,明明已经是无数人羡慕的对象,内心却仍然感到不满意,总是觉得自己不幸福。究其原因,其实就是日复一日的忙乱生活阻碍了我们追求幸福的脚步,使我们失去了实现梦想和愿望的能力。

  在这个寻找平衡点的过程中,组织才能与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能力尤为重要。但是,时间管理并不是教你买一本记事本,学会制定一个高效的日程表,也不是让你故意放慢速度,消极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所谓寻找平衡点,就是寻找自己的生活节奏,寻找自己心目中最重要的事-而且,还要注意同时顾及工作和私人生活两个方面

  要想同时获得事业的成功与生活的幸福,我们必须在以下这四大生活板块之间找到一个黄金平衡点: 家庭与社会交际 家庭、夫妻关系、朋友、爱、外界关注、社会认同;事业与成就 成功、升职、金钱、稳定的生活;健康 饮食营养、充沛的体力、放松解压、精神状态 ;人生的意义与价值 自我实现、心理满足、信仰、哲学思考、关于未来的设想 工作与生活的平衡模型生活的四大组成部分工作、身体、社会关系、人生意义:一旦这几个部分之间出现了不平衡,生活就会开始向一边倾斜,最终导致精神上的崩溃。

  不必要的妥协

怎样才能找到生活中的平衡点?这个问题长期困扰着许多人,因为对于大多数现代人来说,事业和私人生活总是像鱼与熊掌一般,难以兼得。为了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我们不得不做出妥协,而这种妥协的前提通常都是牺牲自己的私人生活。但是,生活中的每个部分都是密不可分的,对任何一方面的过度偏重都必然会使其他方面出现问题。这也就是说,这种所谓的妥协根本就是不必要的!我们完全可以通过一套完整的时间管理的重要性与生活管理体系,为自己生活的每一个方面都创造出足够的时间与空间,找到它们之间的平衡点,继而获得长期的和谐生活。

  一个长期缺乏体育锻炼、不注重营养搭配的人,是不可能持续保持体力充沛的。而且,这种亚健康状态还会进一步影响到自己的工作效率与生活质量。

  平衡意味着选择与决定

一天只有24个小时,时钟每时每刻都在不停地往前走,但是,我们想干的事情又偏偏那么多。因此,我们必须学会选择并做出明确的决定:面对不同的人或事,我们要选择说“是”或者说“不”;面对那么多的事情,我们要决定如何利用每天仅有的24小时。这本来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更何况对一件事情的选择与决定,往往还意味着放弃更多其他的可能性。正是出于这种原因,人们才会那么害怕选择、害怕决定。当然,你有权选择被动地维持现状,不做出任何选择与决定。但当你面临这种恐惧止步不前时,请想想这句话:没有选择与决定的生活是不可能达到平衡的。

  平衡意味着放弃

现代人的生活太纷繁复杂了。形形色色的责任、工作、约会、消遣或是娱乐使人越来越应接不暇,渐渐忘记了那句至理名言:少即是多。有人认为,因为别人对自己有所期待,所以自己不能辜负他们的厚望,必须尽量满足他们的要求;也有人认为,多一分耕耘必然会多一分收获,所以自己必须要完成尽量多的工作,以获得最大的成功。其实,这些都是他们不舍得放弃的借口。放手吧!没有人能够做完所有的事,也没有人可以拥有一切。只要你敢于放弃生活中次要的方面,集中精力关注重要的事,你最终获得的就不仅是成功,还有最宝贵的平衡生活。

  平衡意味着专注

你是否经常边打电话边写E-mail,还不时地翻翻手中的财经类日报?当然,一心多用是一种了不起的本领,但这往往会使你不知不觉地在琐碎的小事上浪费了很多时间。老人家常说的那句话”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还是有独到的智慧的。因此,请你在处理一件事情的时候尽可能地专注,在生活中也要时刻谨记自己的目标与方向。千万不要只顾追求表面上的高效率,不断地盲目加速,却忘记了自己生活与工作的重心。如果你学会了如何专注于重要的事情,你就能掌握生活中的主动权,提升自己的创造性,并最终为自己赢得时间,为生活赢得平衡。

  平衡不要求完美

不要再追求所谓的完美主义了!这种思维方式对己对人都是不必要的苛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也都会时不时地犯些小错,这有什么关系呢?一个人如果能够集中精力把所有重要的事都做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对那些无关紧要的细枝末节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用省下来的时间与精力关注自己生活的重心,难道不是既省心又省力吗?

平衡偏爱慵懒

在我们周围普遍存在着一种对成功的极大误解:大多数人都认为,获得成功的第一步就是高效利用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而提升效率的方法则是把生命中的每分每秒都安排得富有意义,即便是在双休日或是假期也要始终过得积极主动。请你不要再误导自己了!真正的成功人士是最懂得享受时光的。不想参加那些无聊又吵闹的派对?不想陪同事逛街?不想陪客户打高尔夫?那就不去好了!如果你喜欢躺在家里的沙发上听最喜爱的古典音乐,那就尽管拿出整晚的时间尽情享受属于自己的音乐旅程;如果你更喜爱大自然,那就去找一片安静的绿草地,尽情享受一下午后阳光的温暖。真正懂得慵懒的意义的人才能更轻松地找到生活的平衡点,而且,放松与享乐也是创造力与灵感的最佳源泉。

  平衡需要坚持不懈

随着现代社会的进步,一切都在向多功能的方向迅速发展,咖啡机变成了多合一饮料机,复印机变成了全能办公助手,最后连人类也躲不过这一时代潮流:为了保证自己不被社会淘汰,我们不得不终身学习,不断提升自我能力,使自己也变得更加”多功能化”。正是由于这种不断增大的压力,寻找生活平衡的道路也就变得越来越曲折。很多时候,我们会自以为找到了生活的平衡点,但通常不过一个月,忙碌与混乱就又会使我们迷失在高速运转的社会之中,失去了生活的重心。因此,我们绝不能以一劳永逸的心态对待平衡。平衡是要我们不断寻找或创造的,平衡是通过持续的重新调整获得的,平衡是需要坚持不懈地努力的-平衡,是一项一生都做不完的功课。

  平衡需要时间

  日常行为之所以能够形成习惯,就是因为人们往往都有缺乏自省的毛病!尽管习惯也有一定的好处,但由此引发的潜在危险却远远大于其优点:因为习惯,我们每天都过着梦游一般的日子;因为习惯,我们失去了生活中的主动权,失去了主动思考与辨别的能力;因为习惯,我们逐渐陷入了时间的泥潭之中,不能自拔,却往往毫不自知,反而乐在其中。让我们清醒一下吧!是时候反省一下自己的种种习惯了。在仔细分析了自己的时间记录表之后,你一定会感到十分惊讶:”原来在这些我早已习惯的日程安排的背后,隐藏了那么多时间漏洞!原来我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这么多的时间!” 在按照习惯行事的过程中,我们的大脑会持续处于慢速运转状态。如果这种单调的无变化的状态长期存在的话,我们的行为也会随之局限于无意识的条件反射-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冲杯咖啡,然后整理文件,然后开会,然后见客户,然后……这种做法的后果是可悲的:我们的生活将失去乐趣,时间也会不知不觉流失。

数量多并不代表质量高!你完全不必羡慕那些每天最早上班又加班最多的人。蛮干只会使他们筋疲力尽,而并不会给他们带来事业上的成功与生活中的幸福。你应该做的是学习如何管理时间,并且持之以恒地借助时间管理的重要性智慧找到生活的平衡点。

  所谓的时间太长或者太短都只是人们个人的感觉。时间的长短取决于我们用它来干了些什么。

  以往的时间管理的重要性过于强调计划与效率,却忽视了生活平衡的重要性。在这种观念的影响下,人们通常会让自己背上更重的包袱,无论是现实中的压力还是精神压力都变得越来越大。所以,我们现在就要更新时间管理的概念,改变旧的思维方式!新的时间管理的重要性实质是自我管理与生活管理,而管理的对象就是我们的生活质量。

  我们就可以着手管理自己的时间了。计划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每天都安排好日程表、随身携带备忘录、合理安排做事的先后次序……但在精心计划的同时,请你千万不要忘记:工作并不等于生活。在每周甚至每天的计划中,我们都必须为自己的私人生活预留足够的时间与空间。亲近的夫妻关系、和睦的亲子关系、密切的朋友圈子,还有你自己的身体与心理健康……这一切生活中的幸福来源都是需要你用时间、用心去经营的。

About 吉宁博士

真正的实战派企业培训师,长期致力于人力资本、公司行为、市场营销、企业战略及领导力发展等组织实践与研究,数十年来参与及主持过的管理咨询项目累计逾千次;受邀主讲过的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累计逾万次。